1.听新网师榜样学员分享,屈小娥老师说,刚开始写的生命叙事,就仿佛是用文字堆积的一堆材料。后来,又以“历经遭遇,归来仍是少年”为题写的生命叙事,依然没有和自己的生命结合在一起。大体是这样的意思。
此刻坐在这里,我发现白天有灵感的时候还是要写一写关键词的,要不然到了晚上书写的时候,会想不起来。尤其是,写的太晚了,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想一想。虽然说,写作就是整理思路,但是首先要保证有写作的灵感啊。
今天是曹敏结婚,我们一起去答礼。昨晚夜坐,今天早上八点我就去了王利姐家,有很多人,大姐他们也去了。去之前,我在小群里面问,去不去王利姐家串呢?后来只有二姐回信息了,可是她是我们家唯一没有去的人,其他人都去了。
中午我们十点多就去了双满酒店,大家在一起聊天,吃东西,亲人们在一起的感觉还真好。我发现行礼有时候就是亲人们聚一聚,聊一聊,笑一笑,时间过得真快。
行礼,只是一件小事情,但其实也是有大大的学问。大概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不妨看看,大家选择座位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你看,至少大部分人是按照有没有共同语言为参照来选择座位的,或者说,是否投缘,大家才坐到了一起。
其实,不管怎么样,坐在一起觉得开心才选择坐在了一张桌子上,否则呢?大家都是手持一个手机,各看各的,谁也不会主动和谁说话,因为没必要去讨好别人吧。
坐在饭桌前,我仔细端详一番,但凡是那些所谓的“有头有脸”的人是坐在一起的,亦或是没有坐在一起的,也会有其他人过来主动打招呼,或是“热聊”一会儿。婚礼现场,看似东南西北的人聚在了一起,但是,实际上,也是有一定的人情世故在里面的。当然无心者自然无意。
我是无意间发现了以上的现象。所以,我总结了一下,本事是真的,不是靠吹的。纵观昨天到今天的婚礼现场,全场里面的人看起来都差不多,其实他们的大脑和聊天方式完全不同的。有时候,我在想,我要学一学那些人情世故,我要学一学智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但是后来我发现,有些东西真的学不来的。
当然我也不是非要学,但是处在现在这样复杂的社会,一个人太木讷了真的是迈不开脚步的,太难了。
有时候我很羡慕人家那些能说会道的人,为什么人家就能说话做到一针见血呢?尤其是与别人对话时,为什么能应对如流呢?表达是一门艺术,交流亦如此。
没有什么,只是参加婚礼时,我不由得观察一番,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简单记录下来,当然,不是我受到什么刺激,而是我静坐观察之后,发现就是这样的一种现象,以及现象后面的那些事情而已。纯属无聊之作,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
读到此文的朋友,如果你赞同,那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