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随想‖王安石《春夜》

        春夜

        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

        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栏杆。

        王安石 (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注释

        春夜:本名《夜直》,晚上值班。“直”通“值”。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轮流一人在学士院值宿。这首诗《千家诗》选入时,为按四时编排的特色,将题目改成了《春夜》。

        金炉:铜制香炉。

        漏声残:指水将滴完,即天快亮。漏声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壶中滴水的声响。

        剪剪:风拂或寒气侵袭貌,同“翦翦” 。

        恼人:引逗、挑动人。

        随想

        值夜的,如果是小区守门的,一般是可以睡觉,中途要巡查。有住户半夜叫门,也起来开门。但哨兵站岗,肯定是不能睡觉。不知翰林院值宿,能不能睡觉?看样子是不允许睡觉的。

        睁着眼晴守夜:看着铜炉的香燃尽,数着漏壶中快滴完的水声,寒风入衣,让人感觉一阵阵发冷。职责所在让人不能睡觉,且寒气逼人让人不敢久坐,权当作春色惹人,站起来走走。门外,月光还很亮,把花的影子都斜投到栏杆上了。月斜了,天快亮了,一夜平安,今天的夜值终于要结束了。

        熬过通宵,都有这种感觉,但没宰相大人笔下刻划得这么深动。明明说“夜”,却不在字里行间带“夜”,又让人感觉处处是“夜”。不过,看样子,当时宰相大人还没执宰,或还没到日理万机的时候,所以有此闲情,或借诗表达自己的期待。

        夜值,与生物钟冲突,却是难熬,但虽香烬漏残夜寒,只要工作顺利,一切平安,不也是夜值人的幸福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