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产品经理是一个类似建筑师的职业。在建筑业蓬勃发展的那个年代,电梯的推广使得高层建筑成为可能,钢筋混凝土作为新材料使得建筑取材不在受地域限制,建筑工程统一化成为可能。那个年代造就了很多野生非野生的建筑学家,柯布西耶、路德维希、怀特。
而今建筑业已然随着一百多年的现代化进程进入平淡期,产品经理作为同样一种形象出现在了台前。同样考究对人性的关怀,对架构的探索,同样能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大多数人的生活。如果说建筑是物理性质上的用以满足需求的家园,那么产品便是虚拟层面上用以满足需求的家园。人类精神生活的主题是类似的,理解与表达,只不过每一个年代都因新技术的产生而出现不同的载体。
看看柯布巴黎求学的境遇:(转载自知乎,南大建筑学Better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p/37693259)
刚刚经历了工业革命后的巴黎,笼罩在机器大生产时代的滚滚浓烟之下,灰暗而又萧瑟。大批的劳工为了寻求工作机会涌入这个城市,在过量的人口重压下,巴黎变得不堪重负:空气污染、水质浑浊、街道肮脏不堪……除此之外,房屋变得供不应求,于是房价飙升,使得很多人因买不起房而不得不蜗居地下室,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权;无良开发商新建的低质量房屋堆满了整个城市,房屋密度大到无法采光,城市居住质量急转直下。
20世纪初的巴黎,有那么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等着建筑师的参与,有那么多新的建筑功能需求(如火车站、电影院)等着建筑师来设计,有那么多的新的结构建造方式(如板柱、框架)等着建筑师去实践,有那么多新的工业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着建筑师来发现,有那么多新的空间形式等着建筑师来创造……
而身为建筑学科最高等学府的巴黎美院,却培养了一批身在象牙塔不知窗外事的迂腐“屌英”,在纸上画下一幅幅美丽而又无用的Order和Poche,设计着他们心中最伟大的皇宫、教堂,从不把真实的社会需求放在眼里,他们衣冠楚楚地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建筑师及艺术家,他们觉得使用元素与构图去设计教堂和皇宫,是他们这一生唯一需要从事的高贵的工作。
和我们现在经历的世界何其相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