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子兮
初识红楼
第一次读《红楼梦》时,就被黛玉的那种西子之美和孤傲的独特气质所征服,同时也被她的才华所折服,她自小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出口便是诗词佳句,在贾府如同一枝独秀般存在。
在曹雪芹的笔下黛玉的那种西子之美最是惟妙惟肖: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黛玉的这种美让人爱怜,同时又让人窒息。自古以来美女如云,可像黛玉这般的美女子也许再无他人能胜。
就如那首诗这样写黛玉之美: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所以每当我读到书中对黛玉描写的场景时,我就在想,如若有人饰演黛玉,谁人可以把黛玉的一颦一笑饰演到恰到好处呢?
在没有看87年电视剧版的《红楼梦》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仿佛书中所写的黛玉只生活在自己无限的想象里,她那自身所携带的美似乎也只存在于自己的脑海里,而并非真实的体现在自己的眼前。
黛玉入贾府
后来偶尔不经意间看到87年电视剧版的《红楼梦》的播放,而那时恰巧是黛玉刚入贾府时的场景。
那一刻,忽然觉得内心深处那个困扰我好久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因为终于有人能够把黛玉这个角色饰演的那么完美无瑕。黛玉的美不再是无形的,也不再只是显现于我脑海那种朦胧的美。
如果说之前在读《红楼梦》时,黛玉的美如水中月镜中花般朦胧的话,那么现在看到电视剧里真人版的黛玉后,那种美是那么的真实,美到让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和表达……
后来也了解到,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是陈晓旭老师。她自身所携带的气质和黛玉的气质很是相似,仿佛只有她才能把书里那个多愁善感、敏感、孤傲的黛玉饰演的十全十美。
我想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对陈晓旭老师所饰演的黛玉赞叹不已,因为不管是演技还是美貌都毫不逊色,她既能把书中黛玉的一颦一笑发挥到恰到好处,也能把黛玉由内而外发出那种愁思饰演的惟妙惟肖。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陈晓旭老师版的林黛玉在刚入贾府时的小心翼翼,对待每一位人都是谦谦有礼,深怕因为自己一时失意而给别人落下话柄或者不好的影响。那种有内而外的谨慎和小心让人觉得舒服,不做作,仿若初出茅庐的孩子般单纯。
不得不佩服陈晓旭老师能够把书中黛玉刚进贾府的时那种心里和表面的不安饰演的那么淋漓尽致,似乎亲身经历般。
黛玉葬花
记得在看“”黛玉葬花”的那个场景时,陈晓旭老师饰演的黛玉恰恰能够把落花时的伤感和葬花时的不舍演的很是到位。也对美的认识达到一种高度,她认为把落花埋起来最是干净的。所以她在葬花时眼里满含泪水,仿若对落花的怜惜只能通过眼泪来表达。
也许是因为她对落花的怜惜和不舍,所以她吟唱了《葬花吟》这样绝世的词,把对落花的感情通过诗词来表达,又似乎透过花来看自己: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陈晓旭老师把黛玉葬花时的的不舍和黛玉自己心里的那种凄惨饰演的刚刚好,仿若身临其境般逼真。
那时读《红楼梦》时,觉得无人能够把黛玉对宝玉的爱情表达的那么逼真,毕竟都非黛玉本人。可是后来看了陈晓旭老师扮演后,才发现终于有人能够把黛玉对宝玉的情表达的刚刚好。黛玉对宝玉的情用诗词来歌颂,用眼泪来表达,这种书中抽象的美和内心的凄惨,在陈晓旭老师的饰演下达到极点……
也许是因为陈晓旭老师自身多带一些书香气息,使得她在与其他大观园的姐妹们对诗时都是极其自然。就如同她咏的这首诗般: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陈晓旭老师饰演黛玉的一颦一笑让人回味无穷,她把对宝玉的爱慕和对感情的娇羞,饰演的淋漓尽致。
看了87版的《红楼梦》后,也看过其他剧版的《红楼梦》,可没有一个人驾驭得了黛玉这个角色。除了陈晓旭老师,仿佛黛玉这个角色就是专门为陈晓旭老师量身定做似得,使人久久无法回神。
也许陈晓旭老师所演的就是自己和黛玉种种的相结合。虽然现在佳人已离我们远去,可她的一颦一笑仿佛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永不抹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