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首发原创,文责自负。
参加“江苏阅读文化遗存”征文筹备会,组织淮阴师范学院“阅读文化遗存”征文活动时,我就开始思考,向别人约稿,自己也得写一篇才是。
接下来的问题无法回避,淮安阅读文化遗存众多,选择哪一处,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在寻访阅读文化遗存活动中,我也曾反复思考过这些问题,还阅读过许多相关文献。但是,我相信实地考察,相信旧址遗迹,相信亲临现场。
这次参加阅读文化遗存活动,我首选寻访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原因是童年乃最宝贵最值得珍藏的记忆,童年阅读习惯的养成会让人获益一辈子。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说:“一个人幼年所受的影响,往往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风上长期存在”。让我们一起穿越百年历史,“看一看”童年的周恩来在做什么,“听一听”他有哪些童年的故事。
冬阳暖人,我以崇敬之情,骑着自行车再一次来到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漕运西路174号的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旧址系清末民初建筑,为坐北朝南庭院式建筑,面临里运河,当年与清河县城的标志性建筑清江浦楼隔岸相望,现在与淮阴电厂的两座大烟囱遥遥相对。
进入景区,找到景区介绍,得知该处1995年,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重建房屋22间。1904年.周恩来6岁时随母从今淮安区搬到清江浦外祖父万清选家居住.一年后,他又随母从东院万家搬到西院张家,直到1907年冬,一直于此居住、读书。6周岁到10周岁,正是“七岁看老”的人生启蒙、入世的初始阶段和关键时期。这四年中,周恩来最大的收益,我以为是他经常潜身于他外祖父留下来的大藏书室,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以其超乎寻常的好奇心吸纳藏书中新奇的人和事,充实着自己的社会知识。从周恩来保存下来的早期文章《射阳忆旧》《巾帼英雄》来看都与他早年读外祖父的图书有关。
在我读书的记忆里,周恩来外祖父家藏书极其丰富,从诗词歌赋、通鉴野史到古今小说、说唱文学都可以找到。不巧的是找遍整个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也没有找到周恩来外祖父的藏书室,只有“万青选陈列展”,依托大量历史文献,展现了万青选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在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工作了十几年,在西长街长大的钱广斌告诉笔者,这里基本上都是后建的,原来的老房子都毁于“文革”。既然是重建,为何不建周恩来外祖父万青选的藏书室呢?钱广斌说这是上面的事。确实应该提出建议。那么如果重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我的阅读记忆里,周恩来外祖父的藏书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有清一代,官宦之家非常重视书籍收藏,甚至把书籍视为人区别于禽兽的标志,万青选亦不例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的《周恩来自述》记载:“从八岁到十岁我已开始读小说。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西游记》,后来又读了《镜花缘》《水浒传》和《红楼梦》。”这几本名著是万青选藏书的重中之重。
英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在其《周恩来传》中这样写道:“在淮阴,周浏览了他外祖父的大量藏书。在那里的3年中,他培养了对唐诗的爱好(他后来以他对古典诗篇的准确记忆使他的朋友们吃惊)。”《全唐诗》也应该收藏。
英国作家韩素音在《周恩来与他的世纪》中这样写道:“70年之后,当周恩来在床上弥留之际,也许他还记得韩信的故事。因为他就像韩信,他拯救了国家,使之安定,为此他曾经忍受过极大的屈辱,就像韩信为了能活着去干大事,而在屠夫的胯下爬过。陈氏也会告诉恩来,正是韩信曾经捍卫过其帝位的那位皇帝是如何以怨报德,听从恶妇吕氏的谗言,把韩信杀害了。多么惊人的相似!周恩来,中国的总理后来亦遭到一个好报私仇的妇人的迫害。”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的《史记》应该收藏。
外祖父万青选在淮阴做过知事,设有家塾,教的是《四书》《五经》,周恩来就在这里就读。那么《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也应该收藏。
万青选从咸丰年间由宝应县主簿捐资任清河县知事开始,先后三任清河知县,并任过盐城县、安东县和山阳县知县,光绪十八年1892年由淮安府同知(专门负责治水)改任里河同知,为官约四十年,从财力上来说,收藏图书的实力应该很雄厚。所以这个藏书室应该比较大。
万青选藏书室除了保护功能之外,还要有用,要让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在里面汲取知识营养。所以还要开辟阅览室,方面读者阅读。
遗憾也是一种魅力,留有遗憾,美好的希望同时也就长留心间,说不定那一天,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扩建,增加其外祖父藏书室,我这篇文章不就有了先见之明了吗。
从童年读书旧址出来,天已擦黑。周恩来离开淮安后再也没有回淮安,童年读书的灰砖汉瓦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周恩来是一本我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