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P算法 理解与实现

KMP算法,背景不必多说,主要想写一写自己对KMP算法的一些理解和其具体实现。
关于KMP算法的原理,阮一峰老师的这篇文章足矣。

字符串匹配的KMP算法

文中对KMP算法的匹配过程以及“部分匹配表”具体代表什么,都解释的十分简洁明了,看过之后也算是对KMP算法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下面我想就算法的具体实现,尤其是“部分匹配表”的生成(个人认为KMP算法实现中,最不容易理解的部分),进行一些分析。

KMP算法具体实现

KMP算法的主体是,在失去匹配时,查询最后一个匹配字符所对应的“部分匹配表“中的值,然后向前移动,移动位数为:

移动位数 = 已匹配的字符数 - 对应的部分匹配值

比如对如下的匹配:

D处失去匹配,那么查询最后一个匹配字符B在部分匹配表中的值为2
则向前移动6-2=4位。(其实就相当于从搜索词的第二位开始重新进行比较)

下面是算法主体的实现
这里的next数组即“部分匹配表”。注意因为搜索词最后一位对应的部分匹配值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为了编程方便,我们将”部分匹配表“整体向后移一位,并把第一位设为-1。

//Java

/**
* KMP算法.<br/>
* 在目标字符串中对搜索词进行搜索。<br/>
* 
* @param t 目标字符串
* @param p 搜搜词
* @return 搜索词第一次匹配到的起始位置或-1
*/
public int KMP(String t, String p) {
    char[] target = t.toCharArray();
    char[] pattern = p.toCharArray();
    // 目标字符串下标
    int i = 0;
    // 搜索词下标
    int j = 0;
    // 整体右移一位的部分匹配表
    int[] next = getNext(pattern);

    while (i < target.length && j < patter.length) {
        // j == -1 表示从搜索词最开始进行匹配
        if (j == -1 || target[i] == pattern[j]) {
            i++;
            j++;
        // 匹配失败时,查询“部分匹配表”,得到搜索词位置j以前的最大共同前后缀长度
        // 将j移动到最大共同前后缀长度的后一位,然后再继续进行匹配
        } else {
            j = next[j];
        }
    }

    // 搜索词每一位都能匹配成功,返回匹配的的起始位置
    if (j == pattern.length)
        return i - j;
    else
        return -1;
}

KMP算法的搜索过程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接下来最容易被绕进去的部分来了,求解“部分匹配表”即next数组。

部分匹配表(next数组)的生成

其实,求next数组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字符串匹配的过程,即以搜索词为主字符串,以搜索词的前缀为目标字符串,一旦字符串匹配成功,那么当前的next值就是匹配成功的字符串的长度。
具体来说,就是从模式字符串的第一位(注意,不包括第0位)开始对自身进行匹配运算。 在任一位置,能匹配的最长长度就是当前位置的next值,如下图所示。
(这里next数组下标从1开始表示)

下面是算法的具体实现

//Java

/**
* 生成部分匹配表.<br/>
* 生成搜索词的部分匹配表<br/>
* 
* @param p 搜搜词
* @return 部分匹配表
*/
private int[] getNext(String pattern) {
    char[] p = pattern.toCharArray();
    int[] next = new int[p.length];
  // 第一位设为-1,方便判断当前位置是否为搜索词的最开始
    next[0] = -1;
    int i = 0;
    int j = -1;

    while(i < p.length - 1) {
        if (j == -1 || p[i] == p[j]) {
            i++;
            j++;
            next[i] = j;
        } else {
            j = next[j];
        }
    }

    return next;
}

这里j = next[j]的写法十分巧妙,却有点难以理解(至少我一开始想了很久...),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的回溯过程。
next[j]表示p[j]前面的最大共通前缀后缀的长度,那么p[next[j]]则表示这个共通前后缀的最后一个字符。
如果p[next[j]] == p[j]则可以肯定next[j+1] == next[j] + 1。而当p[next[j]] != p[j]时,就应该考虑,既然next[j]长度的前缀后缀都不能匹配了,那么就应该缩短这个匹配的长度。直接从头开始重新匹配,那就是最朴素的暴力匹配了,效率太低。
此时对于next[j]这个字符串本身,也是有自己的最大共通前后缀的,那么next[next[j]]则代表p[next[j]]前面的最大共通前缀后缀长度。所以令j = next[j]然后从p[j]重新开始比较,如果不匹配的话再重复以上过程,最终得到结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字符串匹配KMP算法详解 1. 引言 以前看过很多次KMP算法,一直觉得很有用,但都没有搞明白,一方面是网上很少有...
    张晨辉Allen阅读 2,452评论 0 3
  • KMP算法——字符串匹配算法 Ep:如果给定两个字符串,规定(搜索的文章)是搜索串,(关键字)是模板串,例...
    一袋歌手阅读 594评论 0 0
  • 数据结构与算法--KMP算法查找子字符串 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这三篇文章: 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还有这篇他们写得非常...
    sunhaiyu阅读 1,761评论 1 21
  • 引言 字符串匹配一直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门领域,算法的改进研究一直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课题。作为字符串匹配中...
    潮汐行者阅读 1,700评论 2 6
  • 想写这样一篇文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每次都会犹豫从哪里开始下笔。(所以昨天晚上读了很多文章) 恋爱中最心酸的大概...
    C6歪Y阅读 77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