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圈儿阻隔公务骚扰,也用微圈儿了解外界,总之,现在的人,只要不与wifi断奶,都不会活成鲁滨逊。
室友晚自习回来,打听我今儿独自享受看着别人上学上班,啥滋味?逗比回复——姐挺怀念上班的,遥控太烦了,不如自己去……
哈哈!拉仇恨。
我倒是告诉她,圈儿里有两则新闻,一个是13岁的小姑娘离家出走,一个是公交车上四次提醒无人让座。
离家出走的新闻,大概被撤了,没有翻到原文,口述与她听,她笑曰:如果在咱们学校,离家出走要被记过处理,这亲爹妈坑娃十足。
哦!那是人家心急如焚的爹妈,哪儿还会考虑太多;估计都指着万能的朋友圈帮忙快点找到娃,哪儿还想到许多后续问题;比如以后的日子,那娃怎么面对?看那留言条,挺乐呵的一丫头,好像就拿着老妈的钱出门耍两天的口气,估计她自己也没想到,一夜成了“网红少年”?
一则让座新闻,就让舆论喧嚣。
我跟室友想着,莫说当时人多,估计那车的人也被提醒者的口吻搞得不上不下了,想站起来让怕也不能够了。
人呐,有许多行为或是言语,都是在特定的情境语境下出来的,可能事后都怀疑,刚才那个状态,为什么啊?
反过来客观点儿看待,现在的城际公交车车费少了,原来十来块钱的现在只需三元,客流量却丝毫未减,而班次也相对有限,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人多车少座儿少路途还远,哪个上了车的,屁股不掉下来了?基本上都是到底站的乘客,短途的人早就搭又多又宽松的班车走了,否则谁愿意挤这趟的公交?这样的车,咱们从小就乘,多多少少都能想象出那样的场景来。
时常佩服某些大城市的公交车司机(尤其是女的),开着又大又霸气车速度貌似还有点儿快;咱们这小城也有,上了车,稍微拥挤,司机们就会不停地摁“请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语音提示,根本全程无须开口,上上下下的乘客也多,起身让座,那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没有谁站在道德至高点去指责谁,一切都很和谐。
该怎么整改车座、车型以及车次,然后再来调整心态,素质问题,有时候并不是真问题,赶巧儿,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