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观点是,英语这门学科“毁了”了很多中国天才。
因为英语这门课,我不能统计,有多少中国天才被“毁掉”,但我想,英语专业确实阻碍了很多有科研天赋的考研,考博,继续走科研之路。但我再次认为,这不能完全怪英语学科。
多年以后,清华大学画家陈丹青愤然辞去了博导的职务。陈丹青表示,会画画的不会英语,考不上我的研究生;会英语的不会画画,虽然考上了我的研究生,但几乎没有画画的潜力,我无法教。陈丹青说到的情况其实更常见。差不多所有专业的研究生考试都会遇到与陈丹青相似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由于英语不好,很多有科研潜力的大学生都不能考研究生。学得好的英语的人又不具备学习能力。因此,不少人虽然贵为博士生、硕士生,但基本上没有学术研究能力,许多好苗子因过不了考研英语的关卡而难以走科研之路。
为此,我曾请教了比较教育学的著名学者强海燕教授。他说:“这确实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不能把它完全归咎于英语学科。”在她看来,不学好英语主要是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越学越烦,这责任主要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
我很赞同强教授的看法。由于我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的错误,导致虽然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又考了六级,但我真的很讨厌英语。其中两位硕导看中了我的学习潜力,他们明确告诉我,只要能通过英语考试,一定能读到他们的研究生。但我真的不喜欢英语,只能婉拒。新闻一出,全班同学和个别老师都叹息:班上唯一有学术潜力的人却没有考研,真是遗憾。当然我们班考研的人还是不少的,他们说考研是为了文凭,不是为了学业,对学业没有兴趣。
学英语确实阻碍了很多有学术潜力的人走上学术道路。但是,这主要不是英语学科的问题,而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落后使许多人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再者,研究生考试不应将英语作为必考科目。需要国际学术交流的科目,如心理学、教育学等,必须考英语,而中国书法、中国画等基本不需要国际学术交流的科目,则不应考英语,有些科目可以降低考研英语成绩的要求。英语考试必须统一、统一,这是一个研究生招生制度的问题,不能怪英语专业。
总之,如果要追究责任,小学、中学的英语教育和研究生招生制度就会“毁了”中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