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带着女儿和两位学生去慰问三户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加拿大杨阿姨捐赠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爱心传递,更是一次教育契机——尤其是对小晨而言。
其中一位学生叫小晨,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思维敏捷,学习上几乎不用费力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正因为如此,他对学习缺乏敬畏,初三时又结交了一些不良朋友,染上了抽烟、早恋的坏习惯。中考结束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他重新找到方向。于是,我邀请他参与这次志愿活动,希望他能通过接触不同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从中获得成长。
我们来到小丽家——石头建的房子,墙壁斑驳,家具简陋。小丽是个四年级的女孩,母亲患精神残疾像三岁小孩那样完全不能自理,全家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她有个弟弟小俊读大班,比较贪玩。
我让小思同学陪伴小丽,指导阅读方法,小晨则陪伴小俊。起初,小晨只是机械地陪他玩玩具车,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但渐渐地,他发现小俊虽然只有一辆破旧的玩具车,却玩得津津有味,甚至自己动手修理坏掉的车轮。小晨忍不住问:"你这车都这么旧了,怎么不让你爸妈买新的?"小俊抬起头,天真地说:"爸爸说要攒钱给姐姐买辅导书,我的玩具还能玩呢。" 那一刻,小晨沉默了。 后来,小晨还主动教小俊打篮球,两个人玩得不亦说乎。
回程的路上,小晨罕见地没有玩手机,而是望着窗外发呆。突然,他问我:“老师,下次还能来看他们吗?我想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小俊买个新篮球。”我点点头,心里明白,这次活动已经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真正的教育,不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是用生命影响生命。当小晨看到小俊一家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努力时,他的内心被触动了。或许,这就是教育最朴素的意义——让迷失的孩子在给予中找回自己,在见证他人的坚韧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今天的活动结束了,但我想,对小晨而言,真正的成长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