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不息之二

一次语文课

那个年代的六年级,是懒散的,全镇学生一起通过抽签决定你上哪个学校,大部分家长也是没时间管,大家都是一个自然随意的状态,学得怎样,考多少分,就看你自己在不在乎了。

在小学最后的一年,同学脑子回路也更深了,比如写作文,不再是天天写扶老奶奶过马路,或者捡到几分钱上交的套路。

记得当时坐我后面有个女同学,呆着厚厚的眼镜,但由于散光还是看不清黑板。她那个时候应该是红楼梦的狂热粉丝,课间的时候,就喜欢在一小纸条上写上书中几个人名,让我猜哪个是男的,哪个是女的,或者两者是什么关系。其实,那些名字看起来,真的分不清男女,于是乎,我猜错的话,她就会哈哈一笑,然后略带骄傲告诉我正确答案,最后再说下这个是谁的谁。

就是这么轻松无聊的日子里面,阿川又来了一次全班见证的事。

只记得那天,又高又瘦的语文老师,一上课就气冲冲叫阿川站起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洋洋洒洒开始批评,不知道前因后果的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在语文老师的口中,我大概只记得“指鹿为马”、“指桑骂槐”几个成语,经过大概二十分钟的骂骂咧咧的声音,终于听明白了。

原来是某次上课,学习用“......宁可......,也不......”关联词造句,语文老师课堂给了个例子:

革命烈士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对于这种例子,大家都会听过就算了,可是阿川就是有点不一样,他课后跑去跟老师说,这不对,生命是最重要了,首先要考虑保住性命,中间的过程不了解,结论就是老师让阿川写一份检讨书,结果阿川在检讨书上面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还说老师“指鹿为马”、“指桑骂槐”......

最后的结束语是,语文老师让阿川叫家长来学校,然后说他思想不对,脑袋转不过弯,感觉他也累坏了,骂个不停,不过好些,当中没有粗口。当时的阿川站得很直,低着头,看不清表情,也不出声,但是感觉散发着微妙的气息。

课间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指鹿为马是啥意思啊?还有革命烈士要怎样,关阿川他啥事啊?为啥这么坚持?后来我查了下字典,那几个成语什么意思,然后问阿川,你什么时候跟老师说的?他只回了一句话:Diu qu, xx就是不懂。

这件事最后怎样,我忘记了,应该是阿川的阿妈来了学校,跟老师道歉认错,只不过阿川还是坚持“生”吗?大家也没把这放在心上,一方面不懂,另一方面反正挨骂不是自己,还可以看戏,有什么关系呢?这只不过是离开校园期间的,小小浪花。

好多年后,汶川地震的范跑跑,让我想起了阿川这件老事,发现这件事一直在我记忆某处。那时候我们还是嘻嘻哈哈,我们习惯了被教育,也懒得去跟这个世界抗争,阿川可能走得比我们远一些。

其实“生”或“死”,不都是一种选择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你知道吗?她就真的一屁股坐在了马路中间!” 这已经是一周内黑哥第二次来找我吐槽他女朋友。上次是因为他发现女...
    张壹焯阅读 531评论 2 3
  • ‘五十一年前的1973年冬春之交时节在成都灯泡厂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而又似是而非的“政治”事件。虽俯仰一世,转瞬...
    明新阅读 304评论 0 2
  • 今天早上,杨老师来讲了一件事,他说他的孩子去外面培训机构上了课,然后孩子回来评价说他们班级的语文老师上课上得好差,...
    喜乐一生阅读 63评论 0 0
  • 作者:苇眉儿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就算到现在,我依然不太确定标准答案是什么。 就像我虽然是一个语文老师,但是很多时...
    苇眉儿阅读 791评论 2 6
  • 《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杀青”原意指什么?“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100个文化常识,带你了解博大...
    乡野一苇阅读 90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