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艾”文化|绣额朱门插艾人,羞将角黍近香唇

“艾”文化|绣额朱门插艾人,羞将角黍近香唇

文:枯木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非常古老悠久,最早源自古人的天象崇拜和驱邪避讳的祓禊祭祀,早在上古时期就存在。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于此日投水,后来为了纪念屈原的高风亮节,逐渐演变成端午节。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南北迥异,有赛龙舟,舞槐龙,回娘家,送麦馍,饮菖蒲酒,沐兰花浴等等,十里风俗不相同。然而,要说端午节最重要和最相近的两种传统,千古习俗皆一般,那就是吃粽子和挂艾草

吃粽子最早记载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粽”字本作“糉”(zòng),“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在西晋时期根据形状和原料,也叫“角黍”,周处的《风士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到了南北朝时期,粽子的形状和原料变得非常丰富,如当时诗歌《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其五·五月歌》有“作得九子粽,思想劳欢手。”,徐君茜的《共内人夜坐守岁诗》:“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可见当时已经和现在的粽子一样,内容和形状丰富多彩,历经一千多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而另一个习俗,挂艾草,则是要远比吃粽子习俗要早的多。“艾”在甲骨文中(如图)是形象字:“数棵小草丛中或边上,有刀具。”,还有一文说是“一个人躺在床上,腹部安放着一撮草”,(未见图例),表示治病。可见艾是古人最早认知的植物,并且在上古时期使人们利用最多的植物之一,关于艾草的文化习俗很多,我们就撷取几个略作介绍。


一、采艾

人们熟知的“一日三秋”,源自《诗经》,起兴就是用艾草开始,《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萧”“艾”都是艾草的一种。


人们从采艾的活动,逐渐把“艾”的意思延伸,成为收割、耕种的意思,《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饥,君子非之。”,其中的“艾”就是指的耕种的意思。再由于采艾,把意思引申为“停止”,如《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艾。”,以及“方兴未艾”等。


二、耆艾

由于艾是当时最为常见的植物,因而人们用艾表示年龄,古代以六十岁为耆(qí),五十岁为艾,耆艾泛指老年人。《庄子·寓言》:“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释诂》:“耆、艾,长也。”,《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说幼,学。……五十曰艾,服官政。”,《孟子·万章上》:“知好色,则慕少艾。”,“少艾”指年少,有的把“艾”解释为“美貌”其实是错的,应是因为艾叶的颜色是苍白色的,因而形容老年。


三、萧艾

然而在文学上,艾也有表示贬义的意思。这是因为艾草的气味,有的认为是异味或臭味,因而用艾来形容小人。这大概和屈原有关,屈原在众多楚辞中,用兰蕙等表达气节高雅,而用萧艾来比喻俗世小人,诸如《离骚》:“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后来就用“萧艾”来形容小人,用“兰艾”来比喻君子和小人,如《文选·张衡·思玄赋》:“宝萧艾于重笥兮,谓蕙芷之不香。”,《宋书·沈攸之传》:“交战之日,兰艾难分。”,南朝(齐)王融《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诗七首之七》:“兰艾隔芳臭,泾渭分清浊。”,唐代张九龄《在郡秋怀》:“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等等,艾因为其气味和兰蕙无法相比,并且最为寻常,因而在文学上成为贬义词。


四、艾灸

然而,艾草最大的作用是药用,从上古时期人们就发现艾草的艾叶,晒干后色泽灰白,柔软如绒,并且易燃而不起火焰,气味芳香(个人见解),适合灸用,疏通经络,药效神奇,于是就用艾绒来治病。并且经过实际实验发现,艾绒以陈年者为佳。如《黄帝内经·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孟子·离娄》:“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为不蓄,终身不得”,由此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艾灸已初具形态了。


奇怪的是,如此神奇驰名的艾草,虽然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有不少记载,并且《黄帝内经》也记载了艾灸(如上文),然而在我国第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里并没有记载艾叶,《神农本草经》中有下品“青蒿”,然而青蒿并不是艾蒿,也不是现在的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而艾草或艾蒿却不见,这让至今人们都迷惑不解,引而不少学者都认为现在的《神农本草经》版本有缺失或遗漏。直到汉末《名医别录》才有“艾叶”的记载:“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从而给艾草正名并盛赞“灸百病”。而艾灸也一直沿用到如今,依然是中医治病的重要外科手段之一。


五、艾绒


艾灸用的艾绒,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用途,这点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不过若是喜欢书画雕刻等传统文化的文士,应该对印泥非常熟悉。而优质印泥的主要原料就是朱砂、艾绒和油料,艾绒因为有弹性和韧性,不易折断,便于吸附印泥而不起毛,而劣质印泥常常会很毛糙,如今办公用的公章印泥大多用海绵,效果和书画印泥天上地下,这点书画界人士自然熟知,并且如今最著名的艾绒有“四大名艾”:北艾、海艾、蕲艾、祁艾,依然是艺术人士之最爱。


六、艾人、艾虎、艾符

民间在端午节门上挂艾草的习俗,则脱胎于艾叶能够治疗疾病,气味独特,可以驱邪避晦,从起源上来说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之,然而在端午节挂艾草,最早见之于司马迁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论》:“至于今诸夏艾安”,然而并没有具体描述。


南北朝(梁)宗懔编撰的《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西晋周处编撰的《风土志》:“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戴之”。以此观之,在端午节除了挂艾草,还用艾草制作成人形或虎形,并且黏贴符箓以祛邪恶,这种习俗最迟在魏晋时期就比较流行。

到了唐宋时期,端午节食粽子、挂艾草、贴符箓的习俗非常普遍,并且相关诗词歌赋也很多,我们撷取唐宋两篇诗词作为艾文化的结尾,追忆一下当时端午节的盛况。

《宫词百首·其九十五》

【唐】和凝

绣额朱门插艾人,

羞将角黍近香唇。

平明朝下夸宣赐,

五色香丝系臂新。


《水调歌头·寿赵阆州五月初五》

【宋】无名氏

玉斧折丹桂,锦绣拂银河。

蟠胸虹气千丈,捧砚唤宫娥。

三度花攒五马,一笑毫挥万字,何处不恩波。

试问老仙寿,铜狄几摩挲。


舞槐龙,垂艾虎,弄清和。

湖山风月,且与吟笑侧金荷。

明岁端阳时节,人在熏风殿阁,凉意入赓歌。

宣劝滟昌歜,叠雪赐香罗。

2020/6/26榆木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42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6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8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7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90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32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74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9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8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45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