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的人更容易实现人生逆袭
如果我们仅仅通过时下盛行的观点,以及身边朋友的观点、认知、思维方式来认知自我,这无异于从哈哈镜中了解自我。
现在社会盛行的观点是,环境及外在条件对一个人的成功起决定作用,这种观点未免有点以偏概全。我们不否认外在条件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一点的影响,但是却凌驾于其他观点之上,这就有点不恰当了。
时下盛行这3种决定论,分别是:
1.基因决定论
我之所以混得不好,是因为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所以我也只能当个打工仔。
2.心理决定论
我之所以有自卑的性格,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的对我童年的心理创伤导致我现在自卑的性格。
3、环境决定论
我之所以创业无法成功,是因为外面大环境不好。
以上三种观点都是以“刺激—回应”理论为基础,这容易让人联想起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做的关于狗的实验。其基本观点是我们受外在条件刺激,会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回应。
这种“决定论”表达的观点是,当受到外界刺激,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现状,无法发生改变。
而《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我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二战期间他们全家都被关押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和妻子都惨遭迫害,只有他和他的妹妹活了下来。
有一天当他在狱中行走时,突然发觉,虽然外在的环境我无法掌控。但面对遭遇(刺激)和对遭遇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如何回应的自由和权利。
他幻想了很多场景,比如他幻想自己走出集中营,在学校教师跟学生讲述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战胜自我的。
弗兰克尔发现了,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他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分别是自我意识(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认知),想象力(在头脑中制造超脱现实环境的情形)、良知(用来指导我们分辨是非善恶)、独立意志(帮助我们战胜一切苦难。)
积极主动的人不会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是依据内在的价值观行事。消极被动的则是相反,他们总是受外在环境的影响。消极被动的的人,面对天气良好时,心情很好,而阴雨绵绵时,心情很不好。
而积极主动的的心中自有一片天地,他的心情不受外在天气的影响,即使外面阴雨绵绵,如果他看中的是工作第一,他依然选择去工作。而消极被动的人可能会想,今天天气不好,还是请假在家休息吧!
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哪里,也可以判断出你是积极主动的人,还是消极被动的人。
我们通常会关注外界发生的大事、工作、健康、娱乐新闻、战争等,关注的领域,以区别自己没有关注的领域,如下图一
在我们关注的事件中,有些是我们可以掌控的。我把它称为“影响圈”。例如下图2.
积极主动的人把自己的焦点放在影响圈,他们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早睡早起,坚持读书等。
而消极被动的人把焦点放在关注圈,比如就拿堵车这件事情来说,有的人面对,通勤时路上堵车,消极被动的的人心情会很不好。但是你应该知道,堵车这件事我们是无法掌控的。
我们更应该把我们的焦点放在可以掌控的事情上,比如学一项新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积极主动的人,随着他们身上积极地能量,会逐渐拓宽自己的影响圈。如下图3
而消极被动的人,随着自己经常管住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经常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他的消极能量会减小自己的影响圈,如下图4
那么如何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呢?通过在日常中使用一些消极的语言,可以让我们成为积极主动的人。
生活很多人可能用这些词语:
1,。我不得不加班。
2.我不得不去送我的孩子上学。
如果我们换一种语言,会改善我们的积极态度,比如:
1.我选择加班,这样可以提升我的专业技能,以便很好地跟客户沟通。
2.我选择送我的孩子去上学,因为这所学校可以让我的孩子接受到最好的素质教育。
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经常使用消极被动的语言呢?
让我们都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