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红科技
公司概况
公司法人
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一、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及2017年经营计划,继续秉承“合法经营、合理利润、回报社会”的经营理念,着力发展精密制造业务、布局医疗大健康及探索互联网智能硬件产业,并取得众多突破,实现了以精密制造业为创新根基,有效嫁接相关新兴产业。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58.0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34%;实现营业利润1,541.25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8.68%;实现利润总额1,630.89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3.8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25.61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3.36%。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持续整合资源,巩固市场地位及布局新兴产业
(1)传统精密制造业务,不断迭代创新,扩展新的应用领域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同时,质量和品牌是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面向基础技术能力提升、软件应用技术、高速精密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等关键技术进行逐步攻克,促使公司在制造行业占据制高点以及为相关新兴产业布局提供了坚实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夯实海外产业布局,目前越南昌红发展趋势良好,陆续收获订单,已量产并实现盈利;菲律宾昌红亦逐步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此外,在原有OA产品与客户基础上,公司积极建设市场销售团队,拓展高毛利产品与客户,实现提质增效。
(2)医疗器械业务稳步发展,加快布局辅助生殖领域
受益于国民医疗需求及人均消费能力的提升、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技术的进步发展,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长期保持较高增长趋势。面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契机,公司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创新求变,紧紧围绕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坚持内涵增长和外延扩张两手抓,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与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与培育精准医疗、辅助生殖等产业布局,助力公司战略转型升级,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通过自主研发、合作代理等方式,积极丰富精准医疗和辅助生殖产品线。精准医疗方面,公司已建立基因测序全过程(样本采集→保鲜存储→样本提取→文库制备)耗材与试剂产品链,可为基因测序实验室提供试剂与耗材整体解决方案,并为生命科学及医疗器械企业提供精准医疗耗材ODM/OEM产品及服务。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开拓多个国内外重要客户,精准医疗产品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
辅助生殖方面,公司进一步完善辅助生殖全系列耗材以及生殖中心实验室管理软件系统,并全面开展相关产品的临床注册工作。此外,公司控股子公司力因精准医疗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与瑞典辅助生殖器械公司Nidacon International AB成功签约,在上海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中国辅助生殖液体工作试剂市场。该合资公司的设立及后续业务的开拓,填补了公司在辅助生殖高端液体工作试剂市场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科技实力,为更好服务中国辅助生殖市场奠定重要基石。
(3)搭建专业化投融资平台,助推公司开展投资并购
报告期内,公司成立了深圳市昌红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组建具有丰富投融资经验及产业资源的专业化团队,作为公司外延式并购战略以及早期前沿技术布局的投融资平台。其业务定位以“发掘创新科技,打通产业资源;培育早期项目,服务上市公司”为主要投资路径的特色业务模式。投资领域主要为医疗器械(包括体外诊断,辅助生殖),医疗服务,先进治疗技术;新材料及其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以及其他高科技及高成长领域。公司后续将按照战略发展及产业布局方向,筛选对未来公司主业发展和战略转型的项目进行投资,并利用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短期可降低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负担,长期反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发展。
2.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及企业文化建设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一直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把引进人才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不断从大型企业和科研究院所引进高端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公司始终坚信把握住了人才,公司才有了推动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动力。报告期,公司通过加强多层面的个人能力提升保障机制,确保管理团队和核心人员在企业文化和制度面前,找到更高更广阔的价值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公司的精密非金属模具在仿真、设计、加工等领域掌握了深厚的制造经验和先进的加工能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注塑模具设计制造体系”。近年来,公司依托自身制造平台的复用性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延伸到新兴产业医疗大健康领域。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医疗器械业务和传统精密制造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一)医疗器械业务
经过近几年的内生外延发展,公司医疗器械业务已有显著提升。公司医疗器械产业以精准医疗和辅助生殖为主要发展方向,为客户提供基因测序耗材及试剂、辅助生殖耗材、体外诊断试剂、标本采集&处理系统及专用设备制造产品及服务,逐步实现新领域的技术突破,争取进入国内相关业务发展领域的第一梯队,力推公司产业战略转型升级,确保公司稳定、高速、可持续性发展。
公司医疗器械产品包含自主品牌产品和ODM/OEM产品。针对自主品牌“力因”、“柏明胜”产品,通过经销或直销方式销售到医疗机构或生命科学实验室等终端客户;此外,公司为全球领先医疗及生命科学企业提供ODM/OEM产品和服务,主要客户包括ThermoFisher、Quest Diagnostics、Cardinal Health、VWR、Unimed、迈瑞、华大基因等。
截至目前,公司在全国共有800余家代理商,销售网络覆盖全球20余个国家,为大量医院临床机构、第三方诊断实验室、科研机构等提供医疗器械产品及服务。
(二)传统精密制造业务
精密塑胶模具和注塑业务是公司基础产业,核心产品为复印机、打印机等OA设备塑胶模具及注塑零部件、组装制品,主要经营模式为ODM/OEM代工模式,是国内精密塑胶模具和注塑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率先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发展OA国内外业务的同时;另一方面,公司凭借着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以及纵向一体化的精密制造等核心优势,继续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和客户资源,目前公司精密制造业务主要应用于OA、汽车、智能家电、民用无人机及POSE机等领域。此外,公司还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开拓互联网智能硬件产品。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纵向一体化的精密共性制造平台优势
公司拥有纵向一体化的精密制造能力,使公司能够实现高端精密制造应用领域相关产品模具的研发、设计、制造,并透过垂直整合后端零组件的制造业务,既缩短产品的技术准备和制造周期,加快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又适应行业定制化的特点,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公司拥有多项核心制造专利以及新技术在研项目,已逐渐成为国内领先的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精密结构件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制造商。基于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公司逐步打造精密共性制造平台,提供“从硬件到软硬件、从部件到系统”的专业解决方案,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跨产业领域自主创新的研发优势
公司集成并融合精密制造、医疗器械、智能家电等多领域技术,自主创新地开发了相关领域产品的研发、设计及制造方法。使得公司可以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对每个细节进行优化,对产品的制造成本、质量控制等进行充分评估,做到产品研发设计上低成本、高质量。公司结合纵向一体化的精密制造能力,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大幅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和能源。
3.优质的市场及客户群体
在OA精密制造领域,公司与国内外行业领先的主设备供应商进行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凭借着精密共性制造平台,公司能为合作伙伴快速进行产品开发和新产品的成果转化,逐渐实现量产。公司能为客户提供具有成本优势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产品,持续向客户贡献价值。同时,公司基于OA精密制造领域多年的核心优势,继续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拓宽公司在医疗器械、智能终端、汽车、消费类电子等业务,开拓国内外优质客户,进而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
4.投融资优势
公司于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具备产业及国内资本市场投融资的良好平台,拥有了股份支付等多样化的并购支付手段和融资渠道。公司一直维持高等级的信用评级,长期以来与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银行融资渠道畅通。基于公司现有的制造平台优势,将持续运用国际化视野,全力整合国内外的优势资源,通过有效的投资并购及资源整合,助推公司战略转型及产业升级,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海外业务风险
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的不断开拓,因国际市场的政治经济格局不太稳定,可能会受到海外业务市场所在地的政治不稳定、经济波动、自然灾害、合作方可能发生的商业争端等风险。
对此,公司将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尽快熟悉并适应海外业务拓展地区的法律、政治体系和商业环境,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和投资政策变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充分论证,规避潜在风险。
2.核心技术泄露的风险
公司及下属部分控股子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的依赖性非常强。公司掌握的一系列核心技术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核心技术外泄,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3.管理风险
公司于2010年12月上市后,净资产规模大幅增长,同时随着募投项目实施、收购兼并的开展以及国际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公司的管理跨度越来越大,这对公司管理层的管理与协调能力,以及公司在文化融合、资源整合、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人才发展等不能跟上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对此,公司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并不断完善薪酬体系、激励机制等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避免或减少人才的流失。
4.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因以前年度完成的项目收购兼并,纳入合并报表后形成了一定金额的商誉,未来若公司现有业务与收购标的整合不及预期,或者收购标的经营状况出现不利变化,将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对此,公司和收购标的在业务方面整体筹划,协同发展;逐步优化收购标的的业务模式、丰富产品线、机构设置、财务管理体系以及日常管理制度;同时,在技术、业务、管理、市场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保持收购标的的市场竞争力及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