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日 星期三 晴
宋朝苏轼在江北瓜洲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隔着一条江,他和金山寺的主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传说有一天,苏轼觉得自己修禅大有进步,立即提笔赋诗一首,派遣书童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偈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八风”是指人世间苦、乐、贫、富、毁、誉、贵、贱这八样最能煽动人心的东西,古人称之为八风。
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苏轼原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的批示,一见这两字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禅师对他说:“从诗偈中看,你修养很高。不过既已八风吹不动,怎又一屁过江东?”
顿时,苏轼所有的怒火、不甘、怨恨都被这一句话打回了原形,就像一盆熊熊燃烧的大火被当头一盆水浇了个透心凉。苏轼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肤浅,自以为是,大言不惭。当下突然顿悟到修佛不是说大话,而是要把心性修炼落实到身、口、意的一思一念中,不说不该说的、不做不该做的,想都不想才有成功的希望!
我也常自诩是一个修行悟道之人,其实经常被小事勾起坏情绪,常常控制不了自己,被情绪左右。尤其是关于尊重或者重视的感觉,一旦觉得不被尊重,马上就要防御。其实这是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因为自己内在的力量不够强大,才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和赞扬。对失败和批评格外敏感,对别人的期待也格外敏感,想要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以换取认同。
今天回寝室的时候,宿管阿姨给我留了张字条,说我出门的时候忘记关灯了,我到食堂去打开水,她发现了我,追着我大声地说“黄老师,下次一定记得关灯哦!”的确,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千真万确啊!我的确是忘记了啊!但是,也没必要在大众广庭下当着许多人的面这么毫不留情指出我的错误啊!于是,我嗯嗯两声表示我知道了,转身就走了,那阿姨还在后面大声喊着“再不能犯这样的错误啦!”。
哇!看来这个问题捅破了天啊!平日里,我的老师,这些全国著名的专家,我的朋友,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我的领导,各部门的优秀管理者,他们都平易近人,对我都非常尊重,即使我不经意犯了一点小错误,他们都能包容我,用一种我听得进去、能够接受的方式指出来,让我改正。而今天却因为这“天大”的问题遭遇到宿管阿姨的无情鞭挞,我也只能默默忍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嘛!
如果我是宿管阿姨,我会把犯错误的同学叫到隐秘一点的地方,私下里提醒他,给他留点情面,不要当面打脸,而且批评人是最有讲究的,要把那刺人心窝的炮弹上面抹点糖,这所谓的“糖衣炮弹”就会让人感觉舒服一点,也容易接受一点。这需要换位思考,如果你一点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那么怎么指望别人会站在你的角度思考问题呢?凡是留有余地,不要断绝了自己所有的后路,否则下场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然而,宿管阿姨不是我啊!她比我年长二十多岁,她的思维和我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她就是用自己的老一套的方式方法来对我们进行管理的。我是没有办法去改变她的认知的。虽然她对我的批评没有半点的尊重,但是,我又怎能怪她呢?她的年龄、知识、水平、境界决定了她处理问题的方式,我只能去适应而已。
原本,我一直觉得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在全国各地游历,随着大量的阅读,随着思想境界的开阔,我已经变得成熟了、从容了、淡然了。我以为生活的艰辛与磨砺早已把我锤炼出来了,学会释怀,学会豁达,内心平静如水,不会再起波澜了。然而,今天遭遇的这件小事,让我还是有些耿耿于怀。
其实,你人再好,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你的,有人羡慕你,当然也会有人讨厌你;有人嫉妒你,也有人瞧不起你。面对他人的偏见和批评,又何必生气呢?还不如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将那些话抛在脑后,生活如此美好,没有必要为一些不相干的人浪费自己的心情。
修炼一颗静心,才能冷眼旁观看待问题。收敛一些脾气,才能从容不迫和人往来。用微笑去面对生活,用真情去书写人生。真性情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这样的人才活得潇洒和快活!欣赏别人,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事情,是生命里一种博大的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包容,是人生中一种豁达的胸怀。人的一生中有喜也有悲,有欢笑也有哭泣,有快乐也有伤心,心胸放宽一点,你也许就能找回简单的快乐和内心的安宁。
其实,人一辈子都在不断修行,当我们以为自己悟道了,突然通过一件小事发现自己的道行还远远不够,总是去计较别人的评价和批评,总是太看重面子,纠缠于没有意义的人或者事伤害了自己,何苦来哉?淡泊是一种本色、一种选择、一种风范、一种追求。淡泊明志,让人在面对艰难困苦的淡泊中领略和感悟人生;宁静致远,让人在心静如水中体验和感受天地。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不管经历多少坎坷不平,不管有过多少伤痕痛楚,不过受过多少打击嘲弄,都应该微笑面对生活,内心富足安宁,性格随和豁达才应是我们的本色。正如苏轼晚年所作的经典之作《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那种世事洞明,淡泊名利,敢为天下先,有担当、有气魄的赤子情怀,跃然纸上了。把东坡先生守真从一、从善而终,无所畏惧、勇猛精进的状态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才是东坡先生真正悟道后的佳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