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的移动城堡》里有这样一个场景:
屋子外空袭不断,战火纷飞。已经疲惫不堪的哈尔向门口走去,准备再次投身于战争中。苏菲跑上去,从身后抱住哈尔,试图阻止他。
苏菲说:“哈尔,留在这里,不能去。”
哈尔:“下一次空袭就要来了,卡尔西法是防不了炸弹的。”
苏菲:“那我们一起逃吧,你别去跟他们打。”
哈尔:“为什么?我已经逃避得太久了,现在终于等来了一个我愿意誓死守护的人,就是你。”
网上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不想谈恋爱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不可能的人。”当时和很多人一样,认为这句话挺有道理的。可是后来才发现,原来,大部分不想谈恋爱的人真的只是单纯的不想谈恋爱而已,哪来那么多的无可奈何。连无心的哈尔都能爱上一个人,更何况你我的胸腔里还有一颗时刻在“咚咚”跳动的心脏。就算它里面已经住了一个不可能的人,只要你我愿意,总能腾出地方再挤进一个可能的人,不是吗?
爱情最不惜成本和代价,可是,不想恋爱的人往往又特别斤斤计较。他们害怕被伤害,他们担心到头来一场空,他们舍不得了无牵挂的自由,他们更不愿意冒着失去自我的风险,去追逐阴晴不定的爱情。因为,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当你决定将心放在他人手里,又如何讨价还价。”(《练习一个人》)于是,在交付自己的真心之前,他们都吝啬得像老葛朗台一样,手持算盘,锱铢必较。这样一来,他们那副精明较真的模样不仅吓跑了潜在的爱慕者,也让自己背上了“自私”的骂名。于是,他们索性扔掉了手里的算盘,由着性子自由散漫,一副爱咋咋地的样子。
所以,后来的后来,他们渐渐忘记了真心喜欢一个人是怎样一种感觉。
周国平说,“可以没有爱情,但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憧憬,哪里还有青春?”于是,那些几乎遗忘了爱情存在的人开始怀疑,是否自己只是空有年轻的外表,而心其实早已老去。可是,在自我怀疑中,他们却发现自己仍然有热爱着的事和物,仍然在不断尝试改变生活,仍然在奔跑着,仍然在追逐着,还有他们胸膛里的心脏仍然有力的跳动着。这一切,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他们还年轻吗?突然,他们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丢了的并不是青春,而是紧紧握住爱情的决心。
爱情是一把利剑,武艺不精的人使它,不仅会伤及无辜,还会割伤自己。那些不谈恋爱的人,要么曾经被这把剑伤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不愿再碰它;要么就是还未握剑就看到剑身上的斑斑血迹,于是心生顾虑,干脆不去动它。当然,肯定有人会说,他们都是懦夫、胆小鬼。可是,这听起来是多么的荒诞,不是吗?不恋爱的人只是没想过在爱情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和勇气并没有太大关系,顶多只能说他们没有一颗上进的爱情心罢了。再说,爱情路上最不缺的就是英勇无畏的殉道者。如果人人都争当英雄,那谁愿意站在台下给舞台上那些英勇的人们鼓掌呢?
不恋爱的人似乎总会被人乱贴标签,什么“爱无能”、“累觉不爱”、“爱情悲观主义者”等等。其实,真没那么消极负面。他们不想恋爱,和很多人熬夜不睡觉,或一刻也不能离开手机比起来,既不损人也不害己,不知道要阳光积极多少倍。再说,像“爱无能”、“累觉不爱”这类“高端”的词,他们或许压根都没听过,怎么就能“爱无能”了呢?要是一定让他们给出为什么不谈恋爱的原因,他们估计会懒洋洋的挠挠头,不紧不慢的回答到,“爱情不是想了就会有的,随缘吧。”
一句“随缘吧”道出了多少单身男女的心声。
其实,不管是多么坚强,多么自立的人,都会有柔软的一面。只是,和别人比起来,他们更擅长于隐藏自己那一片像刺猬肚皮一样的柔软。但是,他们的隐藏并不是伪装更不是造作。只是,像他们这样的人最害怕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为他们从不觉得单身是值得可怜的事情。他们告诉自己,如果遇到了可以一起生活的人,一定会努力抓住机会;但是,他们同样相信,即使自己一个人生活,也可以过好这一生。原来,对于他们而言,爱情不是追逐的猎物,也不是等待的故人,它更像是人生道路上一个不期而遇的陌生人。如若投缘,就此结伴同行,互相扶持;如若话不投机,大可分道扬镳,不必有所牵挂。
当哈尔说完那一句,“我已经逃避得太久了,现在终于等来了一个我愿意誓死守护的人,就是你。”就头也不回的冲出门去,留下一脸震惊的苏菲,愣在原地······荧幕前的你,是否也和苏菲一样,愣了数秒,在大脑里迅速搜索一个问题的答案——有愿意守护的人是什么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