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的书用不上
家庭N个小场景:
1,文科生,这个字什么意思?――先生问我。
2,妈妈,这句诗的上句是什么?你上次还给我背过――孩子向我请教。
这些时候,我往往搜肠刮肚,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赶紧翻书查手机――哎呀,我原来是知道的。每每被他们爷俩嘲笑,看了那么多书,结果什么也没记住。
我所学过看过的书千百本,却犹如一盘散沙,一旦要用时,面对沙海,无从查找。
《这样读书就够了》
在007小组遇到佐江,他是一位拆书家,好奇的我百度了什么是拆书家,发现了这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它是赵周老师关于个人学习力升级指南的一本书,据说可以有效的帮我这种人聚沙成塔。
书中主要强调读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关联自己的经验,注重读书的内化和反思,通过高级的学习方法(RIA)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以致用、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书中说,书可以不读完,但一定要与自己相连接。
我的实践
有了新的兵器,我来牛刀小试一下:
R:岩岩问妈妈:水为什么会流。
妈妈让岩岩问爸爸,爸爸直接告诉岩岩水是液体。
岩岩得到了一个没有意义的正确答案,丧失了继续学习探究的机会。
I:我们回答问题时,提醒提问者不要太关注正确答案,促进他思考自己的提问。
A1:我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就犯了这个毛病,现在说说其中的一个。场景:孩子五岁,在动物园里看完长颈鹿:
孩子:为什么长颈鹿脖子这么长?
我:为了吃到更高地方的树叶。
孩子得到答案满意地往前走了。
孩子只得到了答案,然而答案根本没有用,况且不论正确与否,她满足于知道了就等于停止了自己的探究与思考,现在孩子已经上了中学,不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越来越成为了她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这和我一贯的灌输而不是引导有很大关系。
A2:如果是现在,我会这样引导她:宝贝看到长颈鹿脖子长,很奇怪,是吗?你觉得为什么呢?能不能自己去找找答案?(后面可以协助孩子翻书或网上搜索答案)找到答案后帮她联系过去的经验,规划怎样应用这个知识去举一反三,拓展新知。
书还没看完,我继续读书实践,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