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是一个悲剧色彩很浓重的角色。
梵高生前的最后一幅作品《麦田和乌鸦》——天快要黑了,路的尽头被茫茫麦田淹没,不知通向何方,孤独的旅途唯有寒鸦作伴。
他的悲剧源自于当时人们对艺术的理解是画是写实的,要表现出更多细节。就像是要4000万像素的摄像头,还要夜景拍得好,拍个月亮要把上面的环形山拍出来(我怎么感觉自己在打广告)。
当时的著名画作《女神游乐场的酒吧间》——马奈
而梵高则觉得细节越多越掩盖作品的美。所以他对色彩有着癫狂的偏好,用高明度、高纯度、高亮度的线条表达它的感受。不对,他的画没有线条,只有色彩,画布上都是色彩,没有点线面,也没有任何细节,就像美颜一样,要磨皮,要把所有细节(痘痘)都去掉,还要来个瘦脸(扭曲画面),然后再把亮度和色彩,对比度调到最大。在当时的人看来,那就是辣眼睛,太假了。
但梵高说,我心中的样子就是这样的。
梵高作品——《加谢医生的肖像》,1990年以8250万美元售出(他的最高成交价作品)
所以它的作品到他去世都得不到认可。
那么谁把他的画推向世界?
一、梵高的弟弟提奥
梵高出身于著名的画商家族。其实他本可以衣食无忧。但是由于他的臭脾气,家族的人都不待见他,除了他弟弟提奥。
但是即使他弟弟再努力,也只在梵高生前卖出了一幅画《红色葡萄园》。可以看出这幅画风格还是比较正常的。不过卖不出去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画不好看,而是因为价格太高了!又不肯降价。你说要是卖个五毛,我还是会买的。
《红色葡萄园》——400法郎,我不知道当时值多少钱,但肯定不止400人民币
二、炒画大妈乔安娜
乔安娜年轻丧夫,她老公留给她的遗产除了一个一岁的孩子,就剩下梵高那几百幅画了。怎么办呢?她是天生的炒作高手,前后十年时间,一共办了七次梵高画展,而且那些画只展览,不卖!除非价格出到很高。而且期间他不断整理出版梵高的各种资料,就像最近不断吹捧比特币一样,大书特书梵高作品的价值。终于,第七次画展引起了社会的反响,并打开了通向美术馆的大门——把作品送进美术馆等于得到了官方认可,就像拿到免检认证一样。经过这么一炒,1915年左右梵高的作品到达30万法郎,25年升值1500倍!
三、政府参与
由于看到了梵高作品的艺术(经济价值),1973年,荷兰政府(用了各种手段)以六百万美元的超低价从梵高家族手中收购了近千作幅梵高作品。
而这种好事(占便宜)一般都少不了日本人。1987年日本人以3950 万美元拍得梵高著名画作《向日葵》。
不过后来据鉴定,日本人拍得的画作是假的,这大概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吧,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