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心得

      这周给我们带来精彩讲座的是来自北京实验小学洛阳分校的教科研主任王聪聪老师,她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精彩的示范课——《夏日绝句 》 。这首《夏日绝句》是六年级语文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常是被定格成“借古讽今”或“借物抒怀”来教学的,但王老师的立足点却非常有新意,她的立足点是以“怀古诗”的体裁呈现,那相对于“借古讽今”来说,这个“怀古诗”的体裁就更加有了新意。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王老师首先用“像这样怀念古人的诗叫做“怀古诗”来过渡,讲了”怀古诗”定义:一般指诗人来到某一古迹,触景生情,想起和此地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引起感慨,用诗歌的形式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并讲解“怀古诗”一般结构形式: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然后引出拓展的两首古诗杜牧的《题乌江亭》和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来对比《夏日绝句》进行对比分析理解。王老师教大家理解这两首古诗诗意的方法也很特别,她是把古诗包在文章里进行的,这也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叫做文包诗。王老师根据王安石的故事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文包诗,并引出王安石的千古诗句:“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众所周知,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是最终要来应用的,这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决定的。本节课王老师教给学生两个新的语文知识点,那就是“怀古诗”和“文包诗”体裁,王老师立足“怀古”,最终回归“怀古”,在作业设计上呈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最后王老师布置了作业:出示诗句“欲问古今兴亡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让学生下课后查找资料,看看这句话是谁说的,也可以上网搜集和洛阳有关的怀古诗,或者仿写一首怀古诗。到此,这节课已结束,让人有话已完而意犹未尽之感,王老师的这节课每个环节有足够的新意来吸引你去聆听去思考,每个环节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听完之后收获了很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