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分享式教育教学实操指南—释疑篇》的体会
第一次知道《分享式教育教学实操指南—释疑篇》是在去年开学,一位同事分享的暑假读书书本。当时听了她的读书心得分享,就喜欢上了这本书。但是迟迟没有读它。终于在今年暑假,有时间来细细翻阅这本书了。这本书是由任景业老师主编的,书中一共对61个关于分享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释疑,这些问题都是他在走访实践中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复也是经过老师们实践过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实践的方法,帮助我们达到更好的教效育教学效果。
任老师根据人的四大天性“好奇、好探究、好讲理、好分享”,提出了“问题—思考—分享”是人的思维单元,也是教学的基本单元,由此提出了分享式教育教学。为什么要这样教呢?任老师提出了分享式教学的三大公理、三大定理、三大推论。即:
“公理”
公理一: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群聚合作而生存;我们的感官带有局限性,需要分享智慧而发展。公理二:教育不可有悖人的天性: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讲理),好分享。公理三:教育要让孩子像一般人一样思考:“问题-思考-分享”。
“定理”
定理一:人的行为需要一定的规则来规范。定理二:人的思维具有自适应能力。定理三:一般人怎样学习,就让孩子怎样学习。
“推论”
推论一:建立规则,用规则规范师生行为。推论二:“问题-思考-分享”是教学的基本单元。推论三:有了情境,孩子好奇的眼睛会发现问题; 有了问题,孩子好探究的大脑能想到办法; 有了困惑,孩子好讲理的天性能让思维更缜密; 有了空间,孩子会在分享中品尝到人间的快乐!
这些公理、定理、推论为分享式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案例篇》中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为我们证明了分享式教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在分享式教学中,老师们感受到了教学原来也可以如此轻松。
那么,怎么运用到教学中呢?
首先,老师要修炼自己,成为一个微笑、轻声、躬身、多听的老师。如果老师态度严肃,面部无表情,语调无变化,感情单一,造成气氛紧张,让学生没有安全感,学生怎么学的好呢?学生发言时老师介入打断太多,让学生无所适从,失去再发言的信心,学生怎么会积极发言呢?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学生的想法没有形成,学生回答问题就措手不及。因此,我们要多欣赏学生,减少自己的设计步骤,精炼语言,尽量闭嘴。
学生在分享时,老师做什么呢?任老师提倡老师关注学生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大体有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文化方面的问题。2、情感关怀的问题。3、思维方式的问题。4、教学秩序的问题。5、学习方法的问题。6、学科知识的问题。在分享式教学中,学生在思考,讨论,分享。老师就有了很多刻意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些可支配的时间内,可以拿相机拍照,拍下学生的作业,留作研究的素材;拍下学生分享时的神采,发给孩子,发给家长,为孩子保存美好瞬间。老师对孩子的关注,不用你表白,你拍的照片会说话,这一张照片胜过了你的千言万语。我们常常也会有抱怨,感觉现在的孩子不听话、难管、我们不妨试一试这种方法:当我们心中有孩子的时候,看一看孩子会不会听我们的话,这是情感认同方面的工作。教育教学首要的是认同,认不认同我们的东西,首先以情感认同为基础。在教育中用情育人,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要在知识中体味科学中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判断,抓住教学中的有效信息。教学中的资源常常是一闪而过、稍纵即逝的,捕捉这些资源,将其放大,为我所用,需要老师们有一定的功底。我们希望建立自由、宽松、畅所欲言、参与无错的课堂文化,教师要关注“鱼”“渔”“欲”,尤其是“欲”,关注学生的意向,根据学生的欲望为学生提供满足需求的平台,使掌握生成资源的学生能主动大胆地分享出来,使全班同学能认真倾听并吸取他人的智慧,从而完善自己的智力结构,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标,让学生品尝到集体学习、分享众人智慧的快乐。
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呢?1.解放老师,从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始。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们上课可以不再挖空心思、一厢情愿地做臆想中的教学设计,可以解放我们自己。也许,我们为了教学设计精心准备,把教材反复阅读,对课后的练习进行透彻分析,其实最精彩的不是我们的课准备的多么“花哨”多么“蜿蜒复杂”而是学生在整个课堂里面那一个个因为不理解而发出的疑惑,一句质疑。2.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读懂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前提。我们只有清楚孩子们心中的困惑是什么,才能真正读懂孩子们。3.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丰富我们教育教学经验的必由之路。教师的成长是因为有丰富的经验积累,这里的经验主要是指对学生的了解,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而学生的问题正是其重要的一项内容。4.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我国教育和国际教育中的热点问题。5.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真正实施分享式教育教学的开始。分享式教育教学认为,人的思维基本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如果没有问题,不知道问题在哪,就无从思考,分享就是一句空话。正如谢家宏老师所说:有些事可以先做再教,他才有发现、才有分享,教者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6.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实现思维方式转变的一个抓手。未来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心,是和学生一起去发现新的思维模式,是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重视他们的问题是我们转变思维方式的一个抓手。
对于提出问题的方式,任老师及其工作室总结了下面7种:情境(进入新的情境提出问题);现象(看到一种现象提出问题);题目(看到题目或标题提出问题);对话(在对话分享中引发新的问题);预习(通过预习发现问题);题单(利用老师提供的题单检测出问题);任务(通过完成一项任务发现问题)。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提问,教学都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教学要自然,关注孩子怎么想,要研究当你把孩子带入一个新的场景时孩子的及时想法,他们的小脑袋中究竟引发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引发的。
最后,希望自己在后面的教学中能够运用一些好的方法,做一个爱思考的人,养成在思考中教学的习惯。教会孩子们在思考中学习。和孩子们一起,做乐于分享,悦纳他人,善于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