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晋国,不得不说智伯。书中有云:文机敏聪慧,武可驾车拉弓。从这些方面来看智瑶十分优秀,可谓春秋不可多得之才。然叔父智果却别有看法,认为智瑶虽有才,而无德,必然会使智氏宗庙毁于一旦。但其父却坚持初心,还是把智瑶作为继承人。历史这位导演该如何拍戏,我们继续往下分析。
主演智瑶以扶晋室之名,号令三大公卿捐地一万,以资国君。韩魏从自己角度思考,不愿做先飞之鸟,捐出土地于智瑶。唯有男二号赵襄子吃了铁托沉了心,与智瑶死战到底。躲在晋阳城,与韩魏智三军对抗三年之久,智伯采用水淹之法,将晋阳泡了起来,看着滚滚河流之势,叫上两个小弟看看,韩康子、魏恒子看到大水淹城,内心惶惶不安。两人想起自己都城附近都有河流,如果智瑶采用此法,那后果不可想象。两人面对此,内心打起了小算盘。而在他们旁边的智果却察觉异样,这两个人有他心。灭赵便是分地,分地两个人为什么不开心呢?不露喜色,便有它某。智果对智瑶说出看法,智瑶因自我才华大现,不把这事放于心上,只说多虑。可事实不出智果所料,一夜之间,大水蔓延。等智瑶在沉睡之中醒来之时,听到韩赵魏联军喊杀撕天,看到大水蔓延,韩魏使用此法淹了智军之地。就这样,智伯而亡,智氏不存,从而晋国三分。
知史而鉴古,无古不成今。那我们在此就把智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智瑶从上面来看是一个不可多得之才,以国君之名而行自事,和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史书上,皆是臭名,比如自傲种种。通过百度进行查看,发现智瑶善于计谋,善于用兵。在六卿只剩四卿时,这时赵氏在军中声望很高,为什么到智瑶之时,可以统领三卿与把持晋国国政,让人很诧异。还为晋国夺得失地,更拔郑国九城,以正晋国之雄威,很得晋公欣赏,称赞其为国士。对于此,真的不好去定义。也许是后来的恒温或者是刘裕的做法,树威信,而加九锡。
智伯奇怪之处就在于,这么有智谋的人为什么后来会失败,难道智伯真没有看出韩魏之异心么?这恐怕就因为其太强,反而正因为强而自取灭亡,这只能警告我们,凡事要深虑,要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从大水灌城请韩魏来看,正证明他是一个炫耀之人,也许从此处可以反证智伯自傲。但从智果评价来看,有才无德却没有体现,在与智果对话中看到,智伯还在思索与韩魏分地之事,也说明其有诚信之意。如果无德,岂会分地乎?
此处历史也有可能是后来三晋杜序,以证其分国之名分,显示其迫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