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前两篇,我们谈到论语中核心论点的前两句,分别代表的是天时与地利,当天时与地利二者同时具备的话,那么就会引出最核心的一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和,人不知而不愠说的就是人和,现在我们通常把这句话翻译成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感到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所为吗?很显然如果使用这种方式去翻译,肯定是有问题的肯定是学不到其中的精髓所在。
这句话主要就三个字‘人’‘知’‘愠’,首先我们来看‘人’,孔子的心中有三类人,仁者,做人达到最高境界,可以教化众人,那就是圣人。君子,社会基础层面上有基本教养的,学习圣人之道的。小人,需要开导的那一类人,很普普通通的那一类人,这里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记住孔子从不说是有好人和坏人之分,所以他所说的小人也不是指的是坏人。再看‘知’其实读的zhi四声,很明显通的是智,也就是聪明的意思,‘愠’字也不是生气,愤怒,这个字先秦中的《南风歌》这样用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意思是南风清凉阵阵吹啊,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在这里就是表示愁苦。
其次,孔子不会说去使之智,将所有的人都变得更好,更有智慧,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他明白天下人普通人居多,只有化解他们内心的愁苦,他们就会感到内心舒畅,能够安居乐业,都是如此,便会实现他的天下大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人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现在我们可以将这论语点明主旨的三句话连贯的解释一遍:学习圣人之道的君子积蓄了昔日所学不断地领悟实践,等天机到来之时,他们会勇敢的实现它,这难道不是很开心的吗?当成就了圣人之道的君子们汇聚到一个地方共同行圣人之道,难道这个地方不就是我们所向往的大同世界嘛?当还有那些没有行圣人之道心中充满愁苦,忧郁的人们,这些行圣人之道的君子们,就应该像南风一样,去教化他们帮助他们将他们心中的烦恼通通化解,这才是我们君子的使命啊!
总结一下,其实这三句话,就是叫我们如何去自修到共修然后将修行的结果去帮助他人,这个过程是件十分快乐的事情→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