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早晨跑步的时候听李翔商业内参【观点:为什么我们需要哲学?】一节听到这么一句话:比如,早期设计的飞机已经无法再正常运行了,但它代表了当时的设计理念,所以被放到博物馆展出。这时,这架飞机的内在价值为正,工具价值为负,但它的内在价值弥补了它在工具价值上的不足,所以我们还是认为它的净值很高。可见,在价值的判断上,工具上的有用性有时并不那么重要,也许我们不能用哲学的作品来治疗疾病,但并不能因为这个理由就说哲学作品的净值比科学技术低。
感知价值
听到这句,我脑子里马上联想到的是BTC,退一万步讲,未来比特币因为自己各方面的性能跟不上,但它作为区块链上的第一个应用,第一个币种,绝对具有开创一个新时代的意义,它的内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可以被放在收藏馆里纪念的,因为它第一的特性 ,唯一的特性,它在区块链上老大哥的地位,是会越老越值钱的。也就是上述观点中说的它的内在价值弥补了它在工具价值上的不足。听别人说和自己能由此及彼的想到,真的是两种感受。
查阅发展史
再回去查阅了比特币的发展史,比特币于2009年1月3日诞生,在2010年5月22号有人用一万个币买了两个披萨算是有了市场价格开始。
四个月后比特币价格翻了十倍,中间最深跌幅超过40%。
又四个月后比特币价格翻了三十倍,中间最深跌幅超过50%。
又两年后,在上次三十倍的基础上又翻了八倍,最深跌幅超过90%.
又半年后,在上次基础上再翻五倍,最深跌幅超过50%。
又四年后,在上次基础上再翻是三倍,最深跌幅超过70%。
(以上数据来自汤强公众号)
不停的翻倍,不停的大跌,身在其中,我们的感受是过上车般的心惊肉跳。
如果把这些数据记录有图示,把时间拉长,我们就不难发现,比特币一直都在或快或慢的涨涨涨,中间有大涨有大落,但大落之后总会有更大涨幅继续扬帆前行。
建议
由此可以给自己一个建议,如果你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没那么高深的能力,还是握住不动吧。别动不动羡慕别人高抛低吸,万一情绪激动来一番神操作,你以为你会捞一波,有时即便侥幸得手,但事实上大概率常常会是越动越少,甚至被甩下车,所以把时间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上吧。
附记 (6.26号哥嫂来,6.30号跟着哥嫂一起回了老家,时间好像很仓促,好多事情都没来得及布置。回到家后,几乎没碰过电脑,手机也极少看,仿佛在芜湖的一切,或者说我和电脑的一切,再确切一点是在币圈的一切以及和文字打交道的一切都恍若隔世,是梦境一般,不曾经历过似的。我并不是一个坚定的笃信者!认知呢?靠认知而来的相信呢?没有认知去哪里找笃信?
生活中,有一个片刻感受到:生活中的样子,币圈中的样子,学习中的样子,事业中的样子,都是相通的。你拿捏不好生活,你也不会在事业上有像样的发展。这里面有通性,有相互的逻辑,有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