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PBL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第五天

        阅读内容:第二章的《高阶认知:用怎样的认知策略来带动学习》

        阅读分享:在接触PBL项目化学习之前,我从未有了解过高阶认知这一个词语。但在认真阅读了本书之后才知道,项目化学习主要是通过高阶认知带动低阶认知,设计者需要澄清驱动性问题和学习成果中包含的主要的高阶认知策略类型。对高阶认知策略的明晰设计,更能整合基础知识与技能,实现概念知识的项目化学习历程。

        本书选择了马扎诺的学习维度框架,其中描述了6个方面的高阶策略:问题解决、创见、决策、实验、调研和系统分析。这6个方面的高阶策略,在项目化学习中是可以组合的。在项目化学习中通常不会单独运用决策,而是匹配问题解决、创见、实验等综合运用决策。

        高阶认知策略在项目化学习当中,起到了判断标准的作用。判断是不是一个好的项目化学习,就要全面分析这个项目化学习整个流程中的认知策略是什么,这也是项目化学习和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区别。活动更强调学生的体验,而项目化学习需要有意识地运用高阶认知策略;判断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也是要分析驱动性问题,背后的认知策略是否属于高阶认知策略。任何一个项目化学习,我们只要看它主要的认知策略是什么,就能大致了解其学习质量,如果连一个高阶认知策略都找不到,那么这样的项目化学习的质量就是有问题的。

        可见高阶认知策略在项目化学习当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老师们在设计项目化学习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思考是否有涉及到高阶认知策略。

        在项目化学习中,高阶策略和低阶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整个学习过程不能全部都是低阶认知策略,也不能全部运用高阶认知策略,如果全都是低阶认知策略,学生无法产生思维的碰撞和高层次的思考,项目化学习就失去了价值。如果全都是高阶认知策略,没有大量背景知识和相关技能作为支撑,项目化学习无法深入。所以项目化学习中非常强调高阶学习和低阶学习的整合与搭配。

        低阶认知策略像是项目化学习的脚手架,帮助学生从低阶认知走向高阶认知,也是帮助学生从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走向概念性知识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