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西域戊部司马 (bài xī yù wù bù sī mǎ)
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如:拜将(jiàng)、拜相(xiàng )、拜师、拜把子。
b、西域:指汉西域,即西域都护府所辖地域。
注:
①西域都护府:西汉武帝时期,张骞(qiān)通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丝绸之路,打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通道。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任命骑都尉郑吉为西域都护,统辖西域三十六国(据《汉书西域传补注》考订,三十六国分别是:婼羌(ruò qiāng)国、楼兰国、且末国、小宛(yuān)国、精绝国、戎(róng)卢国、扜弥(yū mí)国、渠勒(lè)国、于阗(tián)国、皮山国、乌秆(ná)国、西夜国、子合国、蒲犁国、依耐国、无雷国、难兜国、大宛(yuān)国、桃槐国、休循国、捐毒国、莎车国、疏勒国、尉(wèi)头国、姑墨国、温宿国、龟兹(qiū cí)国、尉(yù)犁国、危须国、焉耆(qí)国、姑师国、墨山国、劫国、狐胡国、渠犁国、乌垒国。)。西域都护府也成为了西汉中央政府在西域的第一个最高军事政治中心。西域都护府相继历任10余位都护,代表中央政权对西域实施了有效管辖和社会治理。治所先在乌垒(今新疆轮台县东北),西汉后期至东汉时期在它乾(今新疆新和县境内)。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其间,班超(东汉时期军事家、外交家)、班勇(东汉将领,班超的少子(少子:最小的儿子。)。)都曾担任过西域都护,并在它乾居住过。
西域都护府地图:
②都护:官名。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置 “西域都护”,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控制西域各国。“都” 为全部,“护” 为带兵监护,“都护” 即为 “总监护” 之意。
c、戊:天干(gān)的第五位;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里,其所代表的方位为中央。
注:
天干:是指天干地支中的十个天干。原始十天干为:“阏(yān)逢、旃蒙(zhān méng)、柔兆、强圉(yǔ)、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yì)、昭阳”,简化后的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d、司马:武官官职名。其广泛存在于汉代官制的诸多系统中,即在汉代官制中,依司马所属的部门不同,在将军、都尉、校尉、中尉、卫尉职级上,皆设有司马一职。也就是说,虽同称司马,但职级不一定等同。
e、戊部司马:是以 “部名+司马” 命名的官职,它属于以 “地名+司马” 命名的司马范畴;此种命名规则存在于都尉系统中。所谓 “部”,有 “方位” 或 “地块、片区” 之意。以此种方式命名的举例:前部司马、后部司马、左部司马、右部司马、戊己司马等等。
f、西域戊部司马:西域都护府戊部的司马。
g、拜西域戊部司马:就任西域都护府戊部司马一职(任职西域都护府戊部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