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全国兴建了很多大数据交易中心和大数据交易所。当时,主要目的就是让数据可交易、可交换,消除数据孤岛。
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与顺丰快递之间出现数据断接,引爆了大家对数据的关注。
而同一时间实施的《网络安全法》,让一些大数据公司“缩手缩脚”。
《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3万多家做数据接口的公司可能直接关门。
新三板上市的数据堂公司,另外还有14家数据型的公司,被介入查封。有的是被带去问话,有些被要求交待问题,部分公司业务呈收缩状态。
5月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一个《关于打击倒卖公民隐私数据的办法》,此办法将让很多做大数据营销的公司在法律上出现一些障碍。
数据一般不能直接交易,涉及到个人隐私时,需要经过脱敏,不可还原。同时,必须获得个人授权许可。
如此雷厉风行,数据和隐私泄露问题得到一定程度遏制。“电商营销一天一个人得打几百个电话,这些电话怎么来?以前可以从工商局等地方拿到针对性数据,现在根本就拿不到。”
如此一来,资本市场对于大数据业务的热情会猛烈降温,正在融资的数据公司会面临估值缩水。
交易最活跃的数据在征信、电商、营销等几个行业。但是,《网络安全法》出来之后,这些行业的数据都可以定位到个人,比如通过手机号、地址,或者设备号。如果严格守法,这些都有可能被追究。
《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后实际上关闭了很多公共数据资源,使真正合法的公共数据资源的获取更困难。
数据只有流通起来,才会有更大用处。下一步具体该怎么办?怎么引导数据有效地流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