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星期天》:我们的忧虑来自生活本身,想要逃避,却不知要逃避什么

封面

又一年悄然过去,华灯已去,烟花落下。我们不禁整理情绪,打扫灰尘,但心中难免会泛起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和焦虑感。辽阔的世界,似乎容不下一个卑微的理想,开不出一朵耀眼的野花。

《芳华》女主角苗苗在京圈的文艺大佬聚会上,被要求跳舞,即使陈道明大度解围也无济于事。一大批90后北漂青年开始返乡置业购房,直言只想给自己一条退路。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没有任何不同,不分身份和地位,均存在太多的怕与爱。这仿佛是一种有罪的模糊感觉,使自己无法脱身于生活的困扰与囚禁。

忧虑自此油然而生。

莫迪亚诺

“毫无疑问,我们的忧虑来自生活本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迪亚诺在小说《八月的星期天》中如是写到。或许,我们已然意识到此种局面,极力想要逃避,却不知道究竟要逃避什么。这就像小说中主人公“我”一样,辗转城市,以为能忘却一切,什么都能从零开始,可邂逅故人,沉痛的往事仍能浮上心头,生活依旧与他纠缠不息。

莫迪亚诺善于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把隐秘的往事慢慢呈现出来,使人回归到生活本身,认识到生活根本无法逃避,并且是有迹可循,清晰不已。《八月的星期天》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但莫迪亚诺讲述的方式却引人入胜,从一个人名或者一个细节入手,通过时空交错的写法,将一个复杂的故事层层裸露出来。这或许就是生活本身,不存在矫情和做作,不限于时间和地点,人都能即刻陷入漩涡中,不断涌出沉寂的往事。

在尼斯城,岗白塔大街尽头,人群拥挤,货台高筑。“我”偶遇服装代理商维尔库,但对此视而不见。他说起希尔薇娅,“我”也避而不谈。“我”极力在逃避往事的追问,可七年前的往事仍爬上心头。

那一年,“我”和希尔薇娅相爱私奔,从巴黎的马纳河谷逃到南方城市尼斯,栖身于一间散发着霉味的公寓。我们深信在这儿谁也不会找到我们,因为我们要快速兜售希尔薇娅从未婚夫维尔库那偷走的一颗名贵钻石“南方十字”。不过,我们也因钻石忧虑起来。

不久之后,一对自称为美国人的尼尔夫妇钻进了我们的“蜘蛛网”。可没想到,我们也钻进了维尔库和尼尔夫妇设计好的“蜘蛛网”。就在交易即将达成之际,尼尔夫妇故意把“我”支走,独自开着车把希尔薇娅带走,试图夺回钻石,但最后发生了意外,车掉进了悬崖,车毁人亡。“我”寻找真相未果,只身返回尼斯城,想要逃避这一切,直至再次遇到维尔库。

其实,在小说中,莫迪亚诺并没有确认死者就是希尔薇娅和尼尔夫妇。他给人们留下了诸多谜团,需要再次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或许,哪一天,当希尔薇娅出现在“我”面前时,许多往事又将徐徐展现出来,有了新面貌。

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逃避一切事实。时间也足以让我们失去往日的自命不凡。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我们想要逃避时,生活显得如此支离破碎、断断续续,以至于让我们无法理解,更无法前行。

“记忆是不能出卖的。”生活让人忧虑,时常这般,逃避只能徒增悲伤。世界即使是黑白色的,我们也有权利去梦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首先关于作者,可以谈的有很多。法国当代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 )是201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
    朦朦_Rebecca阅读 1,404评论 0 4
  • 上周笑来老师讲到,人生最重要的是“选择”,选择的方法论是添加必要条件。 举了剩男剩女是如何剩下的的例子,来说明想要...
    龙航007阅读 207评论 0 0
  • 文|铁炉 小小游乐场 集聚了大伙伴和小伙伴 大伙伴和大伙伴聊天 小伙伴和小伙伴玩沙 我站在...
    湘邵铁炉阅读 667评论 25 15
  • 目录 昏暗的路灯下,苏错带点战战兢兢从地铁站里钻出来,已经是凌晨一点左右的样子,还好赶上了末班车。这里是巴黎地铁第...
    书咄咄阅读 694评论 9 10
  • 夫欲者,生衍之机,知行之始也,此实天地运化之元力,万类存续之根基。 食色,禽兽之本欲。食者,取于天地以自存也。色者...
    ptjiang阅读 26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