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在前面的话:这篇文章是经过周卫英老师的悉心修改所成。我写文一向啰嗦,分不清主次,用词不严谨。多亏老师乐于自我奉献,不辞辛苦。认真仔细修改,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才让此文定型。感谢老师的指导,点亮了我在写作航行中的指路明灯。)
前些天我再次与文先生爆发争吵,写了随笔《围城里的相看两相厌》自我剖析,得到周卫英老师深刻的留言。
他说:“你遇到的问题其实是每个家庭,每个围城里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你也知道解决的办法,可就是不愿意改变自己。这样问题就永远不会解决。”
是的,我早就认识到了问题所在。知道每次争吵的根源没有什么不同,可就是调整不了自己的心态。
最困惑时哥哥劝我:不要吵,没意义。他的品性,你感觉接受不了,过不下去。要么散,要么多包容。这样吵吵闹闹怎么过日子呢?!
这种架吵了很多年,无数次,却没有哪一次有结果。他依旧是那个不管事的甩手掌柜,依旧是那套自己教育孩子的理论。
每次吵架都差不多从我的抱怨,絮絮叨叨开始。我埋怨他不管事。我性急,喜欢一切事情提前做好准备。不适应突如其来的变化。事情脱离自己的掌控,感觉特别焦虑。
而我做事也一向墨守成规,脚踏实地。没有什么创新精神。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主见能动性不强。
而他的个人主见很强,固执自见,听不进别人的劝导。凡事不急,大有天塌下来也能当被盖的心态。
一件事,若要办,我就一定要提前把它咨询清楚,迅速去办好。而他不然,非得事情到了不得不做时才行动。
十几年相处,对方是怎样的人,什么脾性,自己还不一清二楚吗?
知道唠叨和埋怨并没有改变丝毫,为何总执迷不悟,屡犯同样错误?
周卫英老师又说:“我经常说修行,写修行。修行不是改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我’。修行很容易,也很难。因为改变自己最容易,也最难。”
自古俗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习惯是长期养成的结果,已经融入肉体与血液当中。是一种固定模式,一种很舒服的状态。
让一个人主动改变自己,相当于割肉,抽血,等同于自杀。
强迫别人做出改变,则相当于谋杀。
我们与别人较劲,收获的是矛盾和争执。与自己较劲,得到的一定是双赢。
改变自己更具有可行性,更具有操作性,也更具有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