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吸引法则,指的是我们身上的某些特质会吸引到另一些人也具有相同的特质,也就是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就能吸引什么样的人。
可是当我们找伴侣的时候,我们的伴侣更多是跟我们互补的人。
这是怎么一回事?
1.爱情中的轮回
武志红在本书中提到了一个现象是克林顿的择偶现象。克林顿择偶仅从相貌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很像希拉里(霸道),一类很像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傻白甜)。
克林顿一直在这两种类型摇摆不定。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像呢?因为克林顿的妈妈是个独立的女性,控制欲特别强,凡事都为克林顿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法,妈妈什么事都要克林顿听他的,克林顿对因为这种关系想要得到不一样的妈妈,想要得到一个能够倾听自己内心想法的妈妈,慢慢他会感觉一个理想妈妈在心中种下,长大之后会以理性妈妈找自己的恋人,傻白甜类型就是妈妈的对立面。
可是当他找到这种类型的恋人,他发现这种恋人什么事依靠他,久了,他也会感到厌倦;他便又找到了自己的霸道总裁型恋人,恋人控制欲太强得不到自己存在感,他又找到了傻白甜类型的恋人。
恋爱的感觉,无非是两句话: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克林顿找希拉里,就是重温女强人——妈妈芭芭拉带给自己的美好。
但女强人控制欲太强,相处久了,会有窒息感。于是,克林顿想逃离。既然像妈妈一样的女强人不是爱情的答案,那么与妈妈相反的女人该是爱情的答案了吧。
现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每一个人原生家庭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我们与恋人的关系。
童年缺失了父母的关爱,让我们不满,那我们势必会勾勒一个理想异性的模型。
找到的这种理想类型的伴侣,除非在某些感情上能够引起我们小时候与父母的感受,如果不能引起这种感情,迟早也会再次回到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时的感受,我们会找一个像妈妈(爸爸)类型的恋人。
2.最痴迷爱是迷恋
徐志摩曾经疯狂追求过林徽因,可是林徽因最后拒绝了,对于这一点她给出的答案是:“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迷恋可以说是徐志摩喜欢林徽因的一个原因,他把林徽因想成是一个完美的白月光,他爱的是个影子,不林徽因这个人,她爱的是他想象中的林徽因。
徐志摩在封建社会,虽然他的头脑极度开放,对西方文化也是有所了解,可是自己的父母,尤其是自己的母亲是封建妇女,有着封建思想,父母给徐志摩找了封建的张幼仪,追求自由的徐志摩一看张幼仪就彻底的死心了。他在自己的心中勾勒出一个理想的女性,具有才华和自由,他把这两点套在了林徽因的身上。
之所以迷恋一个人,因为童年缺失了父母的关爱,让我们不满,那我们势必会勾勒一个理想异性的模型。
当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安全感时,我们会产生改造父母的愿望,父母做a类型,我们会想父母成为b类型。这种改造愿望得不到实现,我们就会把这种b类型放在潜意识中,长大后就会以这种类型找伴侣。
这种理想化,可能正是源自他们内心深处的对理想异性的渴求。
3.不存在最完美的恋人,只有不断在爱情中反思进步的自己
爱情中受了伤,我们会把责任指向对方。“某某某,他的性格与我合不来”“某某总是加班,他之前追我的时候四小时随时待命”“某某某总是和女生搞暧昧”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都是:这些都是他一个人的错,是他导致的这样,跟我没关系。
爱情是两个人双方的共同责任。爱情是自己当初选择的,产生这样的结果也必然有自己分担一半的责任。
幸福在于内心的和谐,而外部世界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展现,那么我们可能会发现,原来答案就在自己身边,就是那个和我们一直厮守着的伴侣。
建立这个意识,我们可以在爱情中不必再去找完美的恋人。
假若我们执着地认为,幸福就在于找对一个人,那么可能我们终生都找不到自己的答案。
以前我们会有正确先生,正确小姐的观念,我们会觉得这个恋人不适合我,因为ta不是我的命中注定。
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在爱情中的关系是由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决定的。我们选择一个伴侣是因为这个恋人满足了我们的某些需要,或者是弥补了自己曾经父母的缺爱,或者是ta给了自己童年与父母的感情。
武志红的恋人是一个特别自私的人,凡事都以自己为中心,她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而武志红是一个特别贴心的人,他考虑别人的感受,武志红老师曾经反思说他之所以找这样的一个恋人,就是被她身上的这种特点所吸引。
可是谁的时间长了他发现女友也不考虑他的想法,他对此抱怨。
后来他才反思到每个人都渴望圆满,我们身上没有的东西我们会借助他人帮我们实现圆满。
当自己身上没有某些特质的时候,可能是你们自己的原生家庭与父母的关系有关系。我们会以父母的感受决定我们要做什么,做什么可以赢得父母的开心会认为那是“好我”,而做什么会被自己的父母否定,我们会认为那是“坏我”。
时间一久,我们就会把那些“坏我”给隐藏掉,只表现“好我”的部分,而那些“坏我”其实并没有消失掉,它只是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
我们渴望圆满,所以我们会找那些与我们互补的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的缺失。
但是只有互也意味着有差异,我们就想要让对方按照我们的想法来爱我们,我们想要有权利感,掌控感,我们想要让恋人改造,如果恋人不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我们就会觉得恋人不爱自己。
当恋人一旦成为你实现掌控感的工具,那这段爱情就用就没有爱了。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当在这段恋爱中学习。发生矛盾的时候向内看,恋人身上令我们痛苦的点,正是我们潜意识中寻求的圆满部分,我们可以向恋人学习ta身上的某一部分。
王刚的女友是一个特别有存在感的人,在人群中别人一眼就能注意到她,王刚一开始也是被她的这一特点所吸引,可是相处久了,王刚觉得自己的女友有些耀眼,自己觉得有些自卑,他开始限制女友的外出,可是女友并不服从他的这一要求。两人的争吵也就开始了。
如果王刚一开始就知道找的恋人是他潜意识中最渴望圆满的那一部分。他是一个自卑的人,有些内向,而女友开朗大方。他通过女友的外向弥补自己的内向,他可以在这段关系中学习女友外向交际的点,他就在这段关系中得到了成长,以后也不会再跌入这个坑。
并不存在正确的伴侣,只有在这段恋爱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反思的自己。
当爱情犯了错不单单指向一个人的责任,注定得不到成长的机会。恋爱是两个人的自由选择,错误应该两个人共同承担。在爱情中犯了错,进而反思,我们会看到自己爱情的轮回现象,也会知道如何与恋人保持很好的亲密关系。
——完结
点个赞,让我继续鸡血输出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