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不算影评吧,算观后感吧
彭乾吾父亲临死前跟他讲“不是不想传你,你误在俗事里太久了”
彭乾吾作为大弟子,帮助父亲维持太极门的运作,肯定避免不了要误在俗事里。人们普遍喜欢的大团圆结果应该是彭乾吾虽然误在俗事里,功夫可以学不好,但至少基本的道德情操应该要保持吧。然而俗事是一块比功夫更硬的骨头,彭乾吾不知是先天禀赋不足还是后天原因,把自己钢牙崩碎。沉迷于俗世的小机巧,后面做出了各种。。。
曾经有人讲过小孩不懂事都是大人教育不力,那么多小是小呢,差一天满十八岁岁么。既然周西宇可以“渡化”査老板,那么彭乾吾呢?
他是从多大就该死,不可渡化呢,还是一直都可以被善诱?至少我觉得他自始至终他都表现着队彭七子放纵恣肆的爱,以至于杀死了赵新川,这应该也是他父亲死前留给他的一个心结。如果周西宇从小生下来就经历彭乾吾一模一样的环境,他会比彭乾吾做的好么。他一生下来的先天禀赋就比彭乾吾好么,他的基因更高贵么?
周西宇多年以后再见彭乾吾讲“师兄,当年我自以为天分高,师父耙猿击术传给我,大公无私,理所当然,这么多年过去,我才体会了师兄心里面的不痛快,要是我当时愿意留下,也许早就把猿击术和师兄一起修成了”(这里给编剧打十分)或许好多人一生结束都不会像周西宇那样体谅师兄,他们简单认为坏人就该死,根本不回去思虑坏人作恶的深层原因。
“我们人人都被社会制度之网所捕获。资本家并不是恶魔般的阴谋家,而是一个为环境所迫而为其所为的人。他对现在事态并不比无产阶级负有更多的责任。“马克思
周西宇跟彭乾吾也都处在当时大环境中,彭乾吾并不比周西宇负有更多的责任。性格决定命运,什么决定性格呢?
如松长老
1
“我认识个女孩,年年都到观音寺求子,都没怀上,今年又来了
再怀不上,就会受人轻贱,对么
对呀,我想帮他
帮他?是慈悲,还是淫邪?
我不知道什么是慈悲什么是淫邪,我就是想帮他
如果有这样一个生物喜欢奸淫妇女然而并不知晓他行为的后果。那么他是邪恶的么?
地震、火山爆发这些自然现象有邪恶慈悲之分么?人们为什么不会去责备地震和火山爆发而去责备“恶人”呢。
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人们以为理解人性,以为人的行为比火山爆发地震更可控可塑,更可预测,想当然的想让别人的行为按照自己是想法去运作。人类的大多数矛盾不快,都源于此。
人到底有没有善恶之分?有一种说法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行为就是善(或者由于他见识不够,他这件行为的原动机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并没有一个绝对客观的标准。慈悲淫邪只是人的主观看法,不管慈悲淫邪,事情发生了,结果摆在那里
非善非恶,冷眼看着人们对他的评判。这个结果如果损害了多数人(大多数有话语权的人)的利益,就是恶,。。。
经济欠发达地区出于善意禁止童工,他们仍然没有读书的经济实力,生活更加艰难,买卖奴隶是恶,然而王莽改制,禁止买卖奴隶。结果把穷人卖身为奴活命的机会都剥夺,这应该都属于好心干坏事,不知到他们的行为是善还是恶,还是非善非恶
这都是站在人本位的立场,但是万物平等,如果猪也有投票权,如果小麦水稻也有话语权,那么什么是
所谓善恶慈悲不过只是多数人的主观臆断
亲人死了,我们悲痛,为他风光大藏。这是美德么?死者的幸福不会因之而受到影响。而且我们自己应该也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动机是什么呢?我们为他风光大葬,缅怀他可以图个自己心安吧。因为不能同情死者的人是多么可恨啊。一个亲人死了而不悲痛却“鼓盆而歌“的人也不会被世俗道德所接受。
但是我们身边仿佛有这样的高尚的人,总是为别人着想,甚至能为别人献出生命。
“这不是人性温和的力量,不是造物主在人类心中点燃的仁慈之火,能够一直最强烈自爱之火的,他通常是一种更强烈的爱,一种对伟大和尊严的爱,一种对自己品质中有点的爱“这种为理想而献身的行为最本质上是不是也是出于自爱呢。如果他不献身是不是会觉得”生不如死“呢
就连行为的动机我们都不知道他是善是恶,不是么?
但是这种自私既可为善,也可作恶。
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人性,遵从它的规则,利用人性的规则。
一个精神病患者犯了罪我们会责怪他么?人们对精神病患者的包容通常跟对地震的包容是差不多的。因为人们了解他的秉性,不会对他有过高的期望。
然而精神病患者之所以会患病大多数是生活压力所致吧。可能也有其自身内心脆弱的原因。正常这生活重压之下下可能只是做出攻击性强的行为。或者最激烈者早矛盾冲突只是激情杀人。但是我们往往能原谅精神病患者,却苛求正常人。生活中大多不快都源自于不理解。精神病跟正常人应该一个量变到质变过程,或者我觉得根本就没有质变,人人都是精神病。有的人性情温和,面对外加的诘难只会稍有不快有。的人脾气暴躁,有的人干脆就是精神病。脾气暴躁的难道不想更温文尔雅么。但这是他一人单独能做到的么?他暴躁的根源是什么,不也是先天禀赋外在环境么。没有人会拒绝变得温和更加适应这个社会。
前一段时间有个新闻学生杀害老师的,初看感觉是学生太坏。但是了解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后就觉得合情合理了。这几个都是留守儿童,无人认真教育照料,有一个以前还算大多数人眼里的好孩子,只是父母生意亏损。。。这只是一个现有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环境之下必然发生的一个悲剧。这个问题有解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一直在马不停蹄的向前狂奔。
面对社会各种“恶的”一味的情绪发泄并没有用,能找到他的原因解决才有用。即使不能解决它了解他的原因接受他使之不影响心情也可以。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日本人承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并不重要,重要的事他们会认为这种事情可耻,以后不会再做出这种事情
2
你来做什么,背的是什么
他是我师父,他就要死了
我想让你帮我救他,帮他解脱,就是死也要高高兴兴的死
没看到大家都在吃饭么,背他先去洗洗再说
如松师父,他一直躲开江湖,忘记恩仇,最后还是死在了恩仇上,他这口气咽不下
一口气都咽不下,还谈什么解脱
施主,命运就像那瓢一样,触着即转,上天与我们就是那掷瓢的手,要是悟道生死轮回,无非花开花落,心有定境,不住因果。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
他说他懂了,一切不过都是随缘而转,谢谢
我还有个想见的人
在你心里真的没见到么
含笑而死
如松在这里更像一个信仰道教的人(瞎说的我也不懂佛教),首先何安下带着重伤满身是血的周西宇过来求解脱,不理不睬,后来说大家都在吃饭。仿佛做到了外物加之而不喜不怒,以万物为刍狗。然而并没有一个活着的人能做到真正的逍遥,都要有外物的要求,如松也是。他之前帮何安下安抚杀人的愧疚,(并没有送交法办)后来点化周西宇,都是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虚荣心,他应该也会为自己所作所为感到痛快,因外物而喜吧。他高明在把自己的诉求控制在一个合适的程度,没有妄念,并不指望把重伤的周西宇救活。大多数人见到一个血肉模糊的人在自己面前会怎样呢(当时并没有120)。
后面那一段宿命论的就不讲了(我是信的)
最后他说在你心里真的没有见到么
在这里心里见到他跟现实中见到他有什么区别呢?首先,现实中见到他比心里见到他他接受到的视觉听觉信息更具体。但是如果见过以后在回忆应该都是比较模糊的影响吧。不知道他以后再回想时这两种境况他大脑神经运作的排列组合时间顺勋有没有区别。还有一个区别就是现实中见到他是客观存在发生的,他自己相信这是真的。但感官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呢?谁能证明我们不是生活在《黑客帝国》那样的世界中呢,是不是有一个调皮的上帝在戏耍我们呢?
这么想有点极端,再举一个例子。好多人都骂马化腾,但他们骂的是马化腾的客观存在,还之他们内心杜撰的马化腾邪恶版呢。但我觉得至少他们自己相信他们骂的是马化腾的客观存在。我们的感官是完全可靠的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信不信。
这里最关键的是:周西宇到底相不相信这是真的发生了。大多数人在梦里见到亲近的人都会很高兴,因为我们相信那是真的。所有的快乐不都是建立在我们深信不疑的观感信号么?(我曾经半夜醒了自己在微信里发了一个100快的红包然后自己抢了。后来做梦梦到被别人抢了,自己在梦中两次打开手机确认是不是被人抢了,当时真是深信不宜好懊恼)
以他对渣老板的了解,也应该能预测到自己跟他再见面的情景。其实再见面也就是那些东西吧
于是周西宇做了一个深信不疑的“梦”,含笑而死 。这应该是最逍遥的境界吧。这根梦应该也不一样,应该是禅宗一种冥想的状态吧,可能是放下一切的境界,也可能是真的相信了自己的意淫,但这应该是在他当时所处的客观条件下最好的选择吧。
有时候欺骗自己也是一种境界 ,被欺骗也是一种幸福
“想象观念可以获得强烈性和活泼程度,被认作是记忆的观念,例如一个经常撒谎的人当撒谎成为他的习惯时,他通过不断重复谎话而产生了强烈的记忆所以他常常会在心里当成真的发生过”
休谟的《人性论》,哈哈看过这个肯定就不会相信宿命论了,这前年写的,原来还是坚定的信宿命论的。,现在看看真的是很不满意,不修改了
再冲开篇新的写写自己三观的变化吧还有现在对前面行为动机的新理解吧。发这也是督促自己继续写下去
写东西真是有点痛苦,自己写出来比想象的差劲好多,不过写出来的东西思路更清楚些,本来有些不深信,不敢做的事情写出来以后感觉敢做了。
真的是积思成言,积言成行。
慢慢修行吧。
�5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