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9年,杨坚凭借武力灭掉了南陈,统一的隋王朝正式建立起来,南北朝数百年分裂的局面终于结束。
政治上的统一促进了南北文化艺术上的快速融合。新王朝的都城在长安,政治中心必然也是文化中心。
隋代前期,长安一带出土的墓志,如《董美人墓志》《苏慈墓志》《虞氏墓志》等都明显体现了书法艺术融会南北风格之后,所形成的俊俏健劲的特点,唐代楷书之端倪已显现其中。
而同一时期,北方其他城市如洛阳等地的书风则尚无明显变革。但融合之势已经形成,新的书法风气也会逐渐扩大。
隋代书法便有了自己的特点:上承六代,下启三唐。
(隋)《董美人墓志》
一 楷书石刻
隋代的楷书,多见于墓志与碑刻。其中楷书见于墓志一类的,今所得见者,有200余方。
隋代墓志随葬之风极为盛行,所以,墓志出土地域分布相当广泛,南至广东,北至新疆,东至山东,西至甘肃。其中最为集中的地点,在洛阳周围,尤其是邙山地区。隋代墓志书法的精品,也多在这一带。试举数种。
隋代墓志之佳作,当属《董美人墓志》和《苏孝慈墓志》,尤其是前者,秀媚精严,端庄整饬且富有灵动之感,挺拔紧俏而不嫌瘦削。完全脱去了魏碑古朴中追求所谓雄强的气息,表现出一种时代的新美感。前人以《董美人墓志》为隋代楷书之高标,可谓当之无愧。
(隋)《龙藏寺碑》
传世的隋代楷书碑刻作品为数不多,但也有不少精品,其中以《龙藏寺碑》最为知名,被誉为“隋碑之冠”。
此碑在河北正定龙兴寺,又称《正定府龙兴寺碑》,隋开皇六年(586)立石,张公礼撰,碑文记载隋恒州刺史奉命劝奖州内士庶修建龙藏寺的经过。
此碑书法最大特点是点画挺劲,且有提按变化;结构空灵,又不失端严和穆之气。
包世臣《艺舟双楫》云:“隋《龙藏寺》出魏《李仲旋》、《敬显隽》两碑而加纯净;左规右矩,近《千文》而雅健过之。书评谓右军雄强,此其庶几。”
康有为又说:“《龙藏寺碑》秀韵芳情,馨香四溢,然所得自齐碑出。”两家所评,出言夸饰,炫耀博学,均与学术无益。
而杨守敬在《评碑记》中论此碑:“平正冲和似永兴(虞世南),婉丽遒媚似河南(褚遂良)。”可谓知其端倪,只不过又说反了。因为虞世南、褚遂良在初唐能够赫然成一家面目,或有可能正是学习借鉴了诸如《龙藏寺碑》等作品,才是顺理成章的。
(隋)《安喜公李使君碑》
二 隶书石刻
隋代的隶书作品,今所得见者,主要作品也在墓志和碑刻中。尽所能见到的隋朝墓志有280多方,其中隶书墓志有70余方。
隶书碑刻无法准确统计,但也有不少。这与南北朝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少有隶书墓志和碑刻出现,形成鲜明对比。
隋代的碑刻隶书也有不少。较为珍贵的,当属《安喜公李使君碑》。
此碑立于隋开皇十七年(597),碑石久已不存,今有明拓本藏于故宫博物院,碑文已残缺不全。书写者、撰文者均无姓名可考。碑主李使君的姓名及其生卒年月已不可知。
据碑文可知其曾于北周至隋朝为官,隋时官至邛州刺史,且受封为“安喜县公”,品级不低,故碑文的书写者亦当属名手。此碑书法可归为隶书一体,书写风格似汉代的《曹全碑》,但更显方正拘谨,横平竖直,楷书的笔意亦很明显。
▫以上文字来自《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侵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