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站在医院门口等父亲工作结束,远远一看到他出现,我就欢蹦乱跳地穿过一大片田野,冲入父亲的怀中。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我记忆中童年最快乐的日子。
杂记:留守儿童永远都不会体会到的快乐。
·我母亲也不会像别的母亲一样有很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虽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但对于童年的我来说,还是颇感受伤。
杂记:我想对此受伤的孩子应该很多吧。嗯,最起码我们家的三个就很感伤。
·我想,如果妈妈发现我逃课,或许就会决定不去上班,那样,我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她在一起了。
杂记:小孩子的想法,就是那么单纯,直接。我小时,常盼着下雨,因为,那样奶奶就不会出去放羊了。我才不在乎羊会不会饿肚子,我只想我奶奶陪我。
·即使一想到要在那么多观众的注视下站在讲台上说话,就令我感到恐慌,但我还是迫使自己去尝试了。
杂记:“尝试”是个好习惯。我们都应该逼自己一下。
·书籍成了给予我温暖的避难所。在书中,别人的思想和感受会让你觉得好像你们早已相识,或者好像他们是你的一部分似的。
杂记:我喜欢这种感觉。
·想到家里可以拥有那么多书,那些书籍又可以滋养居住者的灵魂和思想,我就会感到不知所措。
·书店并不是一个购物场所,而是一个让我们可以尽情做梦的地方。
·人们会因为你说的话而误解你,或者生你的气。我的羞涩和内向依旧如此,但我逐渐学会了用沉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当有一件事你曾倾尽全力地做过,它就会变成你的日常习惯。当你全心全意投入,怀着渴望去磨炼自己,你就永远都无法带有半点敷衍,将就地再做这件事了。
·我不禁感到悲伤,母亲的人生大部分时光都远离了她所拥有和掌握的东西。
·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知道要努力用功学习。
·我还是一名少年。这段经历教会了我,把一件事做到完美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合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也非重点所在。而是在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出创意,大家一起努力合作,才能使这一切有意义,且充满乐趣。
·无论你怎么努力,你可能永远都无法真正了解自己。你无法知道,你费尽心机想要避免的灾难,恰恰是你精确算计的结果。然而悖论的过程是,所谓的了解,最终会一点点显现,发展到最后,你终于可以将零碎的情节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你是这故事的主角,但你还是觉得故事的发展并不受你的控制。真相令人无法忍受,于是你想要避开它,而最后得知结果的你,恨不得自己当初不如成为盲人。深入内心的自我是难以捉摸的,而当其显现的时候,我们甚至都不可能看得到。这种挣扎是持续一生的,往往当我们坚信自己已经算计好了一切,最后才发现,我们已经被蒙蔽了双眼。
·我渴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有了孩子之后,我的工作必须更好,甚至更有价值——因为我必须要学会支配它,而不是让工作支配我的生活。我必须要成熟起来了。
·我渴望年轻人有机会发现并追求他们热爱的事物——这些念头,这些行为,这种热情和这种思索使他们成为完整的人。
·“像别的事情一样,这需要练习——需要一个人一遍遍反复,直到这件事变得更简单,更愉快。”
·无论你选择何种道路,发生冲突和遭遇失败都不是世界末日。
·不妨扪心自问,什么事情能够给你最大的快乐,然后马上去做,全身心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