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期间,朋友家孩子来家里做客。两个孩子相差不到半年,都到了2岁多。
姐姐拿着2个小汽车在玩。
弟弟看见了,也要一起玩。
去找姐姐要,姐姐不给。
一个手里紧紧攥着,一个伸手去抢。
两个孩子就开始掐架。
赶紧拿起来另一个玩具把弟弟哄走了。
相信不少家长都面临过这种问题,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时,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
01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为什么会有宝宝不愿意分享的情况出现。
宝宝的意识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在2岁左右,开始具备物权主义意识,对于自己的东西具有强烈的所有权感和支配感,不允许别人碰触。
宝宝0~1岁时候,处于努力探索自己身体的阶段,主要关注点在于自身,所以会有吃手,吃脚丫的行为出现。在这一阶段宝宝对于身体以外的东西无暇顾及,所以很少出现霸占玩具的情况。
宝宝1~2岁的时候,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能够区分出“本体”和“他体”。此时,遇到她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东西,都会伸手去拿。
2~3岁的时候,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因此想要捍卫自己的权利,进入了“物权敏感期”
3岁以后,孩子开始有了社交意识,此时开始有了和小伙伴交往的愿望,同时具备交换意识,就会产生“分享行为”。
所以,宝宝不愿意分享玩具是生长发育到了一定的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家长不必焦虑,也无需过度解读,给孩子贴标签,甚至责骂强迫孩子,以免对孩子心灵造成伤害,影响情感发育。
02
在处理孩子不愿意分享这个问题上,一定要避免以下情况:
1 给孩子贴标签
有些家长见到孩子不愿意分享,就会指责孩子“自私, 小气”。这种做法大错特错。换位思考下,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愿意把自己的房子车子妻子存款分享给陌生人吗?必然不愿意。如果有人因此给你定义为自私小气,你会觉得那人有病吧。
同理,对于孩子来说,玩具就是他所珍视的东西,不愿意拿出来分享是在正常不过的行为了。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这样就给孩子下定义。
2. 强迫孩子分享
还有一些家长见到孩子不愿意分享,为了面子会一把拿过玩具给对方小朋友,同时说一句,拿去玩吧。这种强迫分享的行为太不可取了。
强迫孩子去分享,不仅不能真正教会孩子分享的真谛,还会给他们造成心理创伤。孩子被迫失去自己心爱的玩具,会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这种做法让孩子感觉到自己随时会失去喜欢的玩具。
同时,这样的做法容易造成以后孩子不懂得拒绝。即使孩子表示了不同意,玩具依然被强迫分享出去了。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意见和抗争是没有意义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失去了应有的所有权和争夺意识。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思维定势后,形成不懂得拒绝的性格,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03
那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1. 分享之前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
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尝试的过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用成人世界的一套行为准则来衡量孩子的所作所为。2岁的孩子处于物权意识建立的阶段,不懂得分享很正常。这种行为与自私无关,不要给孩子贴标签。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意识逐步发展,会慢慢懂得与人交换,与人分享。
2. 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身教胜于言传。如果家长能够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规范自己的言行,孩子会从家中身上继承优良的习惯。父母懂得分享,孩子也会受影响。
3. 鼓励帮助孩子认识分享
在孩子物权意识建立的同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梳理物品所有权的关系。让宝宝懂得自己对于物品的支配权范围:
我的东西我有绝对的掌控权,我可以选择自己玩,也可以选择给其他小朋友玩,没有人可以强迫我。
别人的东西是别人做主,有权利不给自己 玩,自己不可以强迫别人给自己玩。
公共的东西大家都可以玩,但是要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和小伙伴轮流玩。
4. 逐步有意识的做好引导
家长可以在孩子接受的前提下,逐步引导孩子进行分享。比如在家里先和父母分享食物,交换玩具。进一步可以在外出时多为孩子准备几件玩具,在有小朋友提出交换玩具玩耍时让孩子多些选择,引导孩子选择一种进行交换。
04
卢梭说过:“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
所以,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做决定的权利。尊重孩子的天性才是家庭教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