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哪吒2,总觉得心里仍有未解的结,思索几日,惊觉这结竟是“反派”申公豹!
五年前的子弹正中眉心
--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比起哪吒第一部,在第二部中,申公豹的故事线丰满了起来,电影里出现了他的父亲申正道和弟弟申小豹。父亲申正道面对仙族满怀谦卑和敬意,率领族人苦心修行,只为不给在玉虚宫的大儿子丢脸,也是希望能给族中小辈谋得哪怕一丝成仙的机会;弟弟申小豹天真淳朴,听从父亲的教导,时时处处以兄长为榜样,勤学苦练。申公豹俨然就是“全村的希望”,也因此承载着无形的压力,于是更加时时自律,勤于修炼,只为得到师父的认可,晋身十二金仙,光耀门楣。
在哪吒第一部中,身为元始天尊座下阐教弟子之一,申公豹是唯一的妖族出身,自认不受师父重视,又嫉妒师兄太乙真人,才做出了监守自盗,偷换灵珠之事。
虽在第一部里,申公豹对自己也有解释和发声“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但是“大山”就是“大山”,难以撼动。这也就为第二部里,申公豹的被误解埋下了伏笔。
不得不承认,在申小豹拼死逃到申公豹身边,告诉哥哥家族被袭,父亲被断一臂,而凶手是哪吒的时候,我断定以申公豹的个性必会屠戮整个陈塘关,相信所有的现场观众也都是这样判断的。可事实证明,五年前第一部射出的那颗子弹正中我们的眉心,人心的成见确如一座大山!即便申公豹对陈塘关有诸多善举,即便我们了解了他家人及族人的善良和淳朴,我们仍然选择不相信申公豹!
为何???
我们在听到阐教仙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辞时,一定觉得是腐朽的陈词滥调吧?可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又何尝不是被这调调尽情作祟?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可申公豹崩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他在失去家人的悲痛中,仍然凭借冷静的理智判断出,这背后的幕后黑手必是无量仙尊!在救下哪吒父母之后,他独自一人以赴死之心对战三龙王及背后妖族。
世间再无对错,必要胜天半子
哪吒第二部中对申公豹的人物塑造让我想起了《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
应该说,这两个人物从家境出身、奋斗及成功之路等方面都有诸多相似之处,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也都被迫做了很多违背初心的选择和错事。申公豹出身妖族,时时处处低人一等,只能为人所利用做了很多“脏事”以求上位。而出身农村的祁同伟,本为大好青年,却因不接受官宦之女的求爱而被切断仕途。本以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求得事业成功和爱情圆满,却在残酷现实的不断打击中逐渐丧失了自我,曾经的“缉毒英雄”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不择手段谋求权力和私利的“祁厅长”。
曾经淋过雨,所以要为别人撑伞。
但祁厅长只为自己的家人和乡亲撑伞,为达目的,也会毫不犹豫的将别人的伞撕碎。曾经的受欺凌者变成了如今的欺凌者,祁同伟的价值体系早已崩塌,就像最近的热播剧《漂白》中宋红玉所说,“我活得无德无情,无拘无束。”他的世界再无对错,只有权力的较量。
他痴迷《天局》中“胜天半子”的故事,拒绝接受任何人的审判,即使穷途末路,宁可饮弹自尽,也不肯束手就擒。电视剧里的这一幕让很多人对祁同伟抱有同情之心。
可这早已不是成王败寇的时代,祁同伟的自尽也不值得我们生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叹。
祁同伟的拒绝审判,只因他的心中再无可遵循的精神信条,他的决绝恰恰反映了他胸中价值的混沌。
即使世道不公,也须正道而行
多年前看《追风筝的人》,对主人公阿米尔最终选择“做回一个好人”,补偿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这一情节印象深刻。
人生路漫漫,犯错在所难免,而“自我选择”才是真正掌握在我们手里的权力,就像哪吒说的“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即使这世道不公,胸中也须有对错的准绳。
哪吒第二部中,申公豹已经做出了选择,期待饺子导演在第三部中,扶正申公豹,抚我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