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老婆去刷了很火的国产动漫电影《哪吒》,其充满中国风的画质、优质的绘画卷面、可爱幽默的影风让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不亏为国产动漫的里程碑之作。当然,这部电影的口碑爆裂,不仅是其精湛的艺术审美,还有导演饺子的深度而细腻的思考,关于人生关于爱关于自己的内心等。不得不说,饺子的这部电影对现实的社会在教育、亲子、自我审视等方面给予振聋发聩的一击!突然,有个疑问如火山喷发岩浆崩裂而出,“假如孩子只有三年生命”?!
通过这部电影和公众号文章,很多人都大致了解了饺子这位极具导演才华的故事,“为什么饺子要设置魔丸哪吒只有三年寿命”?这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假如我的孩子只有三年寿命,我怎样陪他度过?这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如出一辙,拷问我们的内心和灵魂。以故事情节隐射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龙应台曾说“养育孩子是逐渐分离的过程”,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陪伴孩子也就十几年,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和独立能力的提高,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将渐渐退出他们所在世界的舞台,很残酷但很真实,这是自然的规律。魔丸在现实世界中是什么?人性的恶?抑或是父母对现实世界的刻板印象?还是父母内心深处的焦虑?难道孩子天生就是“魔王”?哪吒因为是“魔丸转世”就要被囚禁在陈府的结镜内,当下社会呢?作为父母,会不会存在各种各样对孩子的误解(也许潜意识里认为理所当然)进而对他有各种限制?比如男孩子调皮好动,家里一定有个让孩子怕的家长,不懂事,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都是为了你好,现在不吃苦以后社会上会吃更多的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这些是不是非常耳熟?细思甚恐,这些是不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把源于我们自身却投射给孩子身上的“魔丸”?诚然,每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我也很爱我儿子,我觉得他可爱单纯的傻笑融化了我满世的坚冰,让我的内心顿生温暖。我们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是“灵珠”,但出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承认是“魔丸”,善与恶、好与坏真的有非常清晰的界限吗?电影中“灵珠”即面目清秀的敖丙也因为“人的成见”和龙王的自私差点活埋整个陈塘关,而“魔丸”哪吒因为来自父母和太乙真人的爱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追拿石化兽、救小女孩和敖丙,为了救陈塘关黎民百姓勇斗敖丙,但最后没有诛杀敖丙,此时此刻,哪吒不仅扳倒了“世人的成见,还完成了自我救赎和升华!这一幕类似于李连杰版的《霍元甲》,痛失母亲和女儿的霍元甲最后没有杀死对手,放下仇恨,内心的“佛”油然而生!”这些是不是“魔鬼和邪恶”转化成“英雄和正义”的最好例证?!
父母之爱。
陈夫人36月怀胎终于喜得一子(故事中还是独子),妈妈很辛苦,在古代生产孩子对于女人来说不啻于走一次鬼门关。三年得一子,孩子刚出身差点被杀,侥幸保命后只有三年寿命,试问哪位母亲有他这样的悲惨命运?陈夫人可以自豪说“谁能比我惨?”。更何况还要斩妖除魔、面对整个世界的偏见!舍身护子差点被太乙真人打死,让哪吒咬手不推开,真的用生命和儿子踢毽子,这足以证明母亲的伟大,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经常和孩子交流(这点对于孩子很重要),她能理解并懂得哪吒的内心想法,虽然三年时间内陪伴很少但仍旧和哪吒建立了强烈的母子链接。即使说话有点粗,但仍不失可爱,真性情的女子让人心生敬佩!
父亲陈总兵虽然沉默寡言,但内心也是极其敏感丰富的,这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父亲。爱的表达方式很多,但他的表达就是行动,真正的爱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以切实行动去践行这份爱和责任。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父亲他内心始终坚信“不让孩子浑浑噩噩的过一生,哪怕只有三年时间”!真正的大爱也不过如此!他对哪吒要求严格但不拘泥于细节、不苛责,处事仔细善于发现蛛丝马迹。当亲眼看到村民集体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又被哪吒虐菜暴揍,他始终没有偏见,眼里充满的都是对儿子的爱,哪吒被死死绑住时的心痛和担忧,从内心深处真真正正的相信哪吒,认为他极具正义感而非他人眼中的“恶魔”,在事实基础上还了哪吒的清白而不是鸡汤文中的“相信”。
我不知道饺子真实生活中的父母是不是也和陈氏夫妻类似,但让孩子从名校辍学改行(华西在西南地区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允许孩子不工作不耍朋友,还啃“退休金1000”的老,换成是我,我都要拿扫帚轰出门,“逆子,不孝,啃老,废物”等等标签早就贴满了他的人设,这些不都像极了电影中老百姓对“魔丸”的定义吗?最后,“命由我不由它”得以呼之欲出,从中看到了饺子的隐忍、坚强和耐心,试问有哪个父母能够做到彻彻底底的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更不用说不干涉孩子他自己想要的生活?在飞猪让哪吒看清父亲想用自己的命换他的命时,作为理工科直男竟然潸然泪下,有点惭愧。
饺子对于陈氏夫妇的修改创作让人物丰满立体,令人称赞,在短电影中尤其显得难能可贵,也是其非常成功的塑造!
当然,电影中的父母可遇不可求,饺子的父母也让人心生敬畏。当今中国的贫富差距加大,城市生活压力巨大,高房价高教育高医疗成为了每一个中梁砥柱的“三座大山”,生活何其难,焦虑遍地起,电影中的美好画面也许过于理想,但何尝不是一面直击心灵深处的镜子,为人父母应如此,60分亦很珍贵。现实依然现实,电影终归电影,这部电影隐射出当今社会亲子教育方面的种种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参照。假如孩子只有三年时间,我还会执着于分数吗?还会对其苛刻吗?不准打游戏过看电视?还会让各种培优占据他宝贵的童年,限制他的自由压抑他的内心吗?
最后,感谢饺子,感谢制作团队的辛苦付出,感谢自己和爱人,感谢我的孩子,感谢尝尽人生疾苦的芸芸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