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买书,其实看得也不多,记得就更少了。余华的那本《在细雨中呼唤》我看了三次,原因不是我对它情有独钟,而是我老是记不住我已完整地读过它了。我喜欢阅读的过程,听别人的故事,丰富自己的人生。即使现在的人,据说是不常看书了,尤其是国人。但是人心柔软,总有那么些故事,久久让人感动,甚至只是只言片语,也能让人心泛起涟漪。
书中有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的说法只在《聊斋志异》中实现过。书之感悟能给生活带来哪些好处,还真不好说,以前读书人可以考科举,现在读书人为了高考入211大学,而后除了谋业所需的读本,鲜有人读那些野趣杂文。年少时,老师要求默写一段名人名句,即使现在读来,依旧不能掌握其百分之一的精髓,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说起书,平常大众读得最频繁涉猎领域最广的时候,应该是九年义务教育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是最容易塑造性格,被洗脑,被定格的阶段。在那个光彩夺目的阅读时期,有不少同学练就了千里眼的飞快阅读技能。我有个热爱武侠的仁兄,每天抱着砖一样的武侠小说,以隔山打虎之势,一边听课,一边偷偷看书桌抽屉,甚至挖个小洞也在所不惜,连飞来的粉笔头头,也能灵巧的避开,道行颇深。那劲儿头,便是让他成为了网游设计的基本功。我还有为热爱漫画的女同学,从多啦A梦到小樱到天是红河岸,看得如穿越时光,待老师站在身旁也置若罔闻,被没收的连环画少说也跟高三的课本差不多厚了。后来她索性就在书本上乱涂乱画,被全班同学争相阅读,后来以艺术生的身份,考上了若硬拼成绩只能来世再见的大学,现在成了一名平面设计师,偶尔画画,颇有几分文雅。
老实说,以前特别嫌弃那些读琼瑶的言情的,觉得情情爱爱,太小女生气。但是自己呢,又没那魄力和耐力细细读完四大名著,简直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傻逼状。说起名著,有个纤细柔弱的女生喜欢《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歌赋大半可背诵,写个作文,随便摘用那么一两句,便是高分之列。后来人大了点儿,想法也不那么傻逼了,渐渐觉得,也许你读的是世界名著,也许你读的是武林江湖,也许你读的是妖魔神怪日本奇谈录……无论中文英文火星文,通俗大白话还是连环画,阅读获得的幸福感是一样的。
书中的故事,那么多,肯定有那么一两个,给了你触动,开了一扇天窗。这作用,以前是从课本中跳出去踏个青,现在呢,是跳出现实,看看梦想,看看别人的时光。
推荐大家一个TED的视频,分享者的理解,比我这班门弄斧的小文,深刻有趣多了
http://video.weibo.com/v/weishipin/1466820.htm
其中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Having a dream shattered really is nothing, compared to what many others have suffered.
I have come to believe that coming true is not only purpose of a dream. Its most important
Purpose is to get us in touch with where dreams come from, where passion comes from, where happiness comes from. Even a shattered dream can do that for you.
与其他人的苦难相比,梦想破灭算不了什么。我渐渐意识到成真并非梦想的唯一目的,它的最重要目的是让我们触摸到,梦想来源的地方、热情来源的地方、快乐来源的地方。哪怕一个破灭的梦想也可以让你经历那种触摸
甘蓝 201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