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篇第十五」31
【原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
孔子说:“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道的问题),但是没有效果。不如学习(有成效)呀。”
【注释】
“以”,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如“梦寐以求”。
“思”,指思考儒家正道。
“学”,指向老师或从书本中学习正道。
【评析】
人生在世,难免有行。要想所行得“正”,就需要知“道”,也就是要明是非、辩善恶。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对于“道”,孔子自承并非“生而知之者”,而是向道勤学者。
孔子勤于思考,很早便开始思考道的问题,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但却收效甚微。故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孔子于是“十有五而志于学”。之后便开始突飞猛进,“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以至于最后“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后学:若不学道,则思而“无益”,“不如学也”。
《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是一个非常清晰严谨的学、思、行的次第。其中,“审问、慎思、明辨”就是“思”的完整过程。“学”是为了“行”,但是其间必须要有“思”的过程。若“学而不思”,则于所学便难免真伪不分、正邪不辨,虽谓“博学”,亦不免于惑,是故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若是“思而不学”,则“思”就会因为没有“学”的引领而变得漫无目的,“行”也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故虽“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这就好比人在迷途,若无引领,虽尽全力,亦难得出。更若不慎“思”入歧途,因为不学之故,也会不知是“邪路”,甚至以为是“正道”,那就不仅是“无益”了,而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了(参见《善读「论语」2.16》)。是故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章的“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并不是说“思无益”,而是说只思不学“无益”。不“学”则不知道理,不“思”则不辨真伪。若不“学”、不“思”而即“笃行”,就是既糊涂又危险之举。故“学”与“思”必须并重而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