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禾光读书会第93期的读书分享由杨丽瑛老师负责,她给大家分享的是书是《断舍离》。但是在分享的时候,杨老师很巧妙地把《少即是多》这本书和《断舍离》结合在了一起解读,这是一种很棒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考验的是我们的思维能力,我们是否能从不同中发现相同。
我因为有事没能参加读书会,但是我还是找时间再读了这两本书,毕竟好书是百读不厌的。
少既是多的英文是Less is more,这句话是一个很流行的口号,这个口号是来自于一个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他提出了Less is more的理念,影响了西方社会很多人。
在《少即是多》这本书中提到一个核心观点,那就是你减少了一些生活的目标,减少了一些生活的束缚,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欲望,你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我多年前在晋过副高之后,我也有想晋正高级的欲望,但是很快我这些欲望就被现实打败,我发现在向上攀登的路上太过不易,我总是处于焦虑和不开心,所以在挣扎和痛苦之后,我果断开启了我的断舍离模式,我把努力的方向变成用微薄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老师一起读书,于是就有了老梁读书会。
自从放下欲望和目标,我发现我一身轻盈和自由,没有欲望自然没有束缚,我开始看见更远更高的世界,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和安定。
真正一个内心有安全感的人,他是不会靠玩命地挣钱来获得自己的安全感的,真正有安全感的人,他会能够享受生活,享受简朴的生活,享受流浪的生活都可以。
我现在已经50岁了,再有五六年我就退休了,其实不妨问问自己:当你退休了以后,那些身份还跟你有多大的关系?我们都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去热爱生活,一切都会回归平常平静。
所以真正带给我们安全感的东西不是职位,不是那个津贴,不是身上的那个标签。别人真正尊重你,到底是因为你这个人,还是因为你身上富有的那个标签和你手中的权利呢?这事如果我们能提前想清楚,我们就能为自己六十岁以后做一些打算,所以我们要学会从不断地追求地位的提升,改变为追求我们的自由和能力的提高。
我们对物质的追求要降低,但是我们要追求自己能力和精神层面的提高,这是很重要的。
少就是多不仅可以用于生活,也完全被我用来指导教学,我每节课都讲15分钟,然后就是孩子们的读背写,我不追求一节课内容有多少,我只知道学会比学了更重要。
我们追求Less is more的健康价值观,我们必须清楚生活是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当我们有这个意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工作本身是可以是很轻松的。当你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没那么清晰地划开的时候,无分别心就产生了,你才能够时时刻刻地体会到工作中的小确幸以及生活中的小确幸,幸福指数才会提高。
我每周都会至少读一本书,当我读完一本书的感觉是很开心的,因为我感觉自己变强了,我知道东西更多了,我的精神层面又上升了,所以我内心是满足和幸福的。
所以我们得去重视自己能力的上升,而不是斤斤计较外在的物质,别人能给我什么或者我要得到什么,我们都明白“外求皆苦”的道理,所以我们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浪费”在追求自己的精神和能力的提升上面。
那么为了能够实现这么多的改变,你需要舍弃一些东西,这需要我们去读《断舍离》这本书,这本书中的理论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指导。
《断舍离》的本质是通过物品管理重构人与物的关系,以“自我需求”和“当下价值”为标尺,舍弃冗余与执念,最终实现环境与精神的双重自由,其深层意义远超整理术,更是一种聚焦自我、活在当下的生活哲学。
断舍离的基本原理就是把家里面所有的垃圾全部清理掉,断绝你对那些不必要的物品的执念,接下来让自己生活得很开心。
深度总结就是——无能为力的事,当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烦郁执念,当离。
断舍离,让自己需要的东西变得少一点,让自己精神方面的追求变得多一点。多读书,多旅行,让自己的人生拥有发自内心的富足和愉快。
我们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了所有的东西,而是我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了。
愿我们都拥有断舍离的能力,感谢杨老师的好书推荐,感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