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是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始终没见过面。上学的时候,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互动就多了起来。我们一起准备考研,还都是跨专业考新闻。想来,我都不记得自己为什么突发奇想考新闻,那些专业课我并没有多大把握。我们经常一起去临近的一所大学蹭课,中午,就在食堂一起吃饭。可能当时有很多交流,现在已记不起来都是怎样的对话。记得我很愿意开A的玩笑,取笑他的口音,模仿他走路的姿势。
他去上海参加培训,回来时还给我带了礼物。这份心意在当时,我都没能认真地感谢,如今想来,自己当时并不具备好好说话,真实表达的能力。
考研的结果出来,我们都没考上。毕业之后,我选择步入社会,开始工作,跟A再无联系。
十年之后,在微信上加为好友,交流不多。从同学们那里听说他又考了几次,最终考上了理想大学的研究生,还读完了博士,如今在北方的一所大学任教。教授这个身份又把我给吓住了,我作为一介平民,没有勇气跟A发起聊天。
去年夏天,我到A所在的城市给另一个同学庆贺新婚大喜,我们见面没有叫上A,后来他知道了,在微信上表达不满。其实,我也很遗憾,只是包裹起来,假装无所谓。我知道那个“教授”的身份让我感到压力,不想靠近。我被自己的这个信念套住了,忘记了人和人的相处,相待,是从心出发,真心真意就好。
后来,我甚至想,不是说,一个人临终前回首往事,往往因为没做什么而感到遗憾嘛。那么,我如果没有跟A重新建立联系,会感到遗憾吗?会的。在我看来,他是我很重要的朋友,对,我在心里一直把A当成朋友,是比寝室的姐妹们还亲近的朋友。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来自于哪里。他连续考研多次,最终成功的故事也激励着我。我曾经在心里对自己说,只要我像A那样努力,不放弃,一定也可以做到的。当然,不是非要考上研究生,我指的是找到人生的志业,持续精进,有所收获。
我还想过,A要是人生的半路上意外离世,我更遗憾了,得抱憾终身。既然这样,为什么不为自己的需求负责任呢,不勇敢地去开拓这份友谊呢?
2
回到正题,我跃跃欲试地准备给A发去消息,告诉他我想跟他重建友谊,四年的大学同学,他是我很重要的朋友,如果再无联系,再无互动,我会感到很遗憾,我希望我们可以在人生这趟旅程上一直同行,彼此支持。好吧,我可能有点贪心,但,这是我真实的想法,来自我心。
但是,这个消息却迟迟没有发出去。我拿着手机在这头犹豫着,思量着。我这么发,会不会把他给吓到?还好,我没有担心被拒绝。因为,这个是我的需求,并不是A的,他可能接受这份邀请,也可能拒绝,在我看来,都没有关系。而我,要是能够发出这份邀请,我会觉得自己很勇敢,很了不起。虽然,那个当下我在犹豫,我就允许自己犹豫,也没关系,我接纳这个还没有做好准备,真实地表达自己心意的自己。
我又回想起来在叙事工作坊里的故事,看到彦旭和苗苗,我好开心,好喜欢他们俩。于是,在下课的时候,我就找到彦旭,表达我的想法,和他拥抱。在分组练习的时候,我走到苗苗旁边,告诉她我很喜欢她,她的幽默,她的直爽,让我很赞叹。当我能够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时,我感到自己特别有力量,这可能就是内外一致所带来的力量。
后来,我在讲师群里看到小白同学一直在发声,梳理自己关于讲师联盟的疑问,以及自己的需求。太触动我了,我都把自己当成讲师团队里的边缘人物了,不知道自己能创造什么,也就遗忘了自己的需求。小白的一篇又一篇文章,就像火药一样,点燃了我去创造的热情。看到她过往的经历,参加了多期的沙龙,线上读书会,复训,我都有点羞愧了,继续努力,继续努力为自己的需求负责。
又看到雪梅姐的一篇文章,要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下子又触动到了我,跟随自己的真心,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只有生命能够影响生命。
最终,我给A发过去消息,有时间,给我讲讲你的故事吧。我很好奇,当年你为什么选择新闻专业,这个决定又怎样影响了你的人生?
然后,我如释重负。接下来怎么进展好像都不是问题,这一刻,我忠于了自己的内心,我又重获力量,也更加喜欢自己的真实,也更愿意去践行这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