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孩子一起复习了英语、语文,他爸和他一起做了数学,本来觉得很有收获的,结果孩子爸说我的方法不对。
他爸说,家长课内的知识点不能家长教,家长已经不会了,比如昨天的英语,好几个都不对。家长就是督促一下的进度,姐姐的女儿高中的数学,整天他爸教,还不是一样考不好,家长教的和老师教的不一样。
我听了他爸的话,开始觉得下了半天功夫,和孩子学习,孩子还不大听话,还这么累,觉得很委屈,和孩子爸爸理论了几句。
后来想到,孩子爸爸说的有道理。我的方法不对头,孩子烦,我也很累。樊登老师说,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觉累、烦、生气、痛苦,就是家长的方法不对。
根据孩子爸爸讲的,我考虑了一下,认识到,家长课内知识不能教,家长只是帮助孩子把握方向、过程,督促孩子制定计划、监督孩子按计划来执行,剩下的具体知识内容,让孩子自己处理。
比如昨天的英语、语文复习,要和孩子讨论一下,开学还有7天,开学后就要考试,孩子打算如何复习,列个计划每天的复习科目、复习内容。列完计划,比如复习英语,一天一张英语试卷错题重新再做一遍。
孩子做完错题,我可以抽查孩子是否真的懂了。改变我和孩子一起做题、我讲解的方式,变成我让孩子给我讲解,这样孩子如果能讲对,就过了。
昨天晚上我和孩子一起复习的错题,每个错题,我都让孩子把问句翻译出来,孩子翻译的不对、语法不对,我给孩子讲,因为我认为我讲的正确,孩子和我争论,我又让孩子必须听我的,结果俩人一起争论,浪费了很多时间。
要多问,让孩子自己思考,而不是我说,让孩子听!过程少参与,不能让孩子烦了。关键是孩子的情绪,他烦,效果肯定没有效果。
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父母对我的学习,从来没有参与到具体内容中,家长只是说一些习惯性的东西,比如放学先把作业写完,弱的科目,家长就找了好的辅导班,让自己上,订弱科杂志等等。母亲总是鼓励,具体学习不参与。我开始好好学,也是因为在校内,受到同学的激励,而不是家长的逼迫!当时自己想学习,调动自身一切主动性,上课认真听、下课认真记、想一切办法好好学习,成绩也迅速好起来。
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要听孩子的要求,不能一根筋,要多鼓励、少批评,要让孩子感觉快乐、不痛苦,我一定要改变方式、改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