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美篇,ID王东生,文责自负。
阳谷县有个叫姜毕的书生,这年他进京去赶考,途中走得干渴了,就在路边一家茶亭买碗凉茶喝。店小二将茶送过来,他端起来刚要喝,旁边一个喝茶的姑娘走过来:“等一等,茶里面有异物!”说着拿起桌上竹筷探入姜毕茶碗里轻轻一挑,将一只芝麻粒大的飞虫挑出来,而挑出来的飞虫竟然毫毛无损,又振翅飞走了。
姜毕为姑娘的细心所惊讶,所感动,一问才得知姑娘名叫林小翠,和姜毕同为阳谷县人,更巧的是林家也是书香门第。
再从京城赶考回来后,姜毕和小翠俩人偷空就在一起,一起写字,一起读书,如此这一往来,姜毕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小翠了:“蹬一支云梯,我能将天上的月亮摘下来给你。”姜毕向小翠说完,就正式请媒人,前去林小翠家提亲了。
“有辱书香门第,你们这是私定终身!”林老先生不知道则已,一听说不禁雷霆大怒,他没想到女儿竟背着爹娘做出这等事情来,“你让林家的颜面何存?”
小翠一听喝斥羞色满面,泪水涟涟,却仍坚定地说:“女儿没有辱没林家书香,女儿只是喜欢姜毕。”
听女儿如此针锋相对,林老先生更加气愤:“那我就让你们竹篮打水,水中捞月!”硬将女儿关进深宅院里,不许她迈出大门去一步。
姜毕再也见不到小翠了,开始茶饭不思,书也读不下去,人也日渐憔悴,口中天天只是念叨:“我答应给小翠摘月亮的。我答应给小翠摘月亮的……”
姜毕父母含泪相劝无果,这天,父亲真的就给儿子搬来了一架竹梯。一见竹梯,姜毕眼睛蓦然一亮,明白了父亲的用意,搬起竹梯就要去小翠家,他要翻院墙去见小翠。谁知刚迈步出门,却发现小翠神情慌张地出现在门前,额头间还有一道血迹。
“小翠,是你,你这是怎么了?你怎么跑出来的?”而小翠的神情看上去比姜毕更为急迫,反问起他来道:“你的腿脚怎么样了?快让我看看有没有事?”问得姜毕莫名其妙。看过姜毕的腿脚完好无损,小翠这才又说道:“我梦见你蹬云梯上天去给我摘月亮,不慎跌落下来摔了腿脚,我再也顾不得了,就爬竹梯翻墙越宅来找你,没防住自己跌落墙下摔了头。你腿脚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姜毕被感动了,这回连媒人都不请了,他和小翠一起来到林家,向林老先生跪求不起。
听罢女儿和姜毕叙过“竹梯救缘”一节,林老先生不由轻叹出一声,知道再也拦不住这对年轻人了,他们已经是心有灵犀了啊!可是林老先生夫妻都已是年过半百,膝下只有小翠这个独生女儿,视若掌上明珠,自然对姜毕要百般挑剔。
林老先生问姜毕:“你钟情于我家翠儿到何等地步?”姜毕脱口而出:“地下人间!”林老先生听罢,脸刷一下就白了,即刻答应了姜毕,还嘱咐姜毕往后不要再发这种“阴阳誓”。
原来,在这阳谷县里有一句俚语:“赌誓不发阴阳誓。”人们认为这阴阳誓涉及前世后代,管着五百年的执事,人发过的誓若稍有个差池,世代便再不得翻身,所以人们宁可发天打雷劈的毒誓,也不敢发阴阳誓。
姜毕却不觉得阴阳誓有啥可怕,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见林老先生答应了,他高兴不已,回去后选下吉日,做好准备,就等着花好月圆这一天了。
岂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忽然这夜林家不慎走了火,水火无情,一家三口连同老屋灰飞烟灭,竟被烧了个干干净净!
然而,姜毕却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烧死了为啥不见小翠的尸骸?她一定在什么地方等着与我成亲呢,我一定要找到她。我一定要找到她!”
于是,从此以后,姜毕天天夜里出街入巷,不停地呼喊:“小翠,小翠,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刚开始,人们为他这痴情所感动,并没说什么,可是时间一长就都受不了了,姜毕的哀叫声音夜夜让人睡不安生,搅扰得很,大家怎么劝他也不听,最后忍无可忍把姜毕告上衙门。
王县令以干练公正著称,在任多年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被世人称作“断事准,一口定”。他是个慈悲善良之人,听过此事也唏嘘感叹一番,决心要救救这个年轻人,便派衙役将姜毕带来县衙。
见到姜毕时,姜毕人瘦得已脱了形,神情恍惚,王县令问姜毕:“你很钟情小翠姑娘,是吗?”
听见有人提及小翠的名字,姜毕的眼睛里就蓦地放出光,脱口回道:“地下人间!”话一出口竟是声如洪钟,震得大堂都嗡嗡直响。
王县令说:“可是小翠她人已经死了!”
“她没有死!”姜毕抢着大叫道,仿佛叫迟了小翠真的就要死去了似的,“她只是出了远门,我要唤她回来,总有一天她会回来的。”
王县令见他执拗,便板起面孔来:“就因为你夜夜呼喊,搅扰了许多人睡梦,本县要判你个搅扰乡里罪!”
姜毕淡定回道:“若能够唤回来小翠,坐牢杀头我都认,我愿服罪,但是要我不呼唤小翠,不行。”
王县令越听越来气,走下大堂来到姜毕跟前:“本县现在再正式告诉你姜毕,小翠她的确是死了。”
姜毕面上显出来诧异的神情,说:“死了,那她的尸骸呢?我没有见到尸骸呀?”
王县令说:“她的尸骸被火烧成灰了。”
姜毕这一听顿时又大叫了起来:“火!火!你说她烧死了?你咒她!要是她死了,我也不活了!”说着跳起身一头撞向大堂廊柱。
王县令大吃一惊,急喊道:“快拦住他!拦住他!”几个衙役一齐上前,及时拉住了姜毕。
王县令一脸灰败,哀叹了一声道:“人若是执迷不醒,十头牛也拽不回头的啊!唉,退堂吧……”
被誉为“断事准,一口定”的王县令,没有拿下姜毕这件痴案,头一次栽了跟头,在乡民眼前丢了脸面。可是,更让他难堪的事情还在后边。时间过去快一年了,这天,姜毕红光满面,像换了个人似的,喜气洋洋跑进衙门里来,告诉王县令小翠被他找回来了……
那天夜里,姜毕禁不住又来到街上呼唤小翠,把嗓子都喊哑了。忽然,小翠就像从月亮里走出来似的,一下子出现在姜毕面前,姜毕一眼便认出来了:“你是小翠!”“你是姜毕!”小翠也一下叫出他的名字!姜毕担心是不是自己眼睛看花了,又开口问道:“你真的是小翠吗?他们说你让火烧死了,我不信。”小翠说:“他们还说你让水淹死了,我也不信啊!”
听罢姜毕叙述,王县令呆住了,真的是姜毕的真诚将小翠唤回来了?王县令忍不住跟着姜毕去了他家里,果然看见一个姑娘端坐堂前,脸上带着微笑。“她,真的是小翠?”王县令问姜毕父母。
姜毕父母点头回答道:“没错,失踪时候啥个模样,回来还是啥模样。”
“她的眼睛咋了?”王县令像是发现了什么,他问姑娘话时,姑娘回答他眼睛只看着一个地方,一动不动。
姜毕淌出眼泪来了,说:“你们告诉我小翠死了,害得小翠空等了我这么长时日,你们还不让我呼唤她,她迷失出走后,日夜惦念我,生生把一双眼睛哭瞎了,小翠这都是为了我啊!”
王县令看看小翠,又看向姜毕,又脱口说道:“她眼睛都瞎了,你还愿意娶她为妻吗?”
姜毕想都没有想,立刻回答道:“眼睛看不见了,可她仍是小翠。地下人间!”
听过姜毕再发阴阳誓,在场的人无不震惊感叹,都看着王县令,仿佛在说:你栽了跟头还不算,还险些坏了一桩良缘啊!
再看王县令,却已经脸放微笑对姜毕小翠二人说:“上天都感念你们的真诚,本县令要亲自为你们主婚。”
堂堂县令为一对草民证婚,这在阳谷县还是破天荒之事。那天婚宴上王县令喝得高兴,有些醉了,直至临走才惭愧地说出一句:“往后,大家都不要再叫我断事准,一口定了啊……”
王县令是个性情中人,从这以后,便与姜毕一家人走动起来了,对姜毕小夫妻俩更是格外关照。刚开始姜毕一家人还有些拘谨,后来见王县令如此礼下,也就不把他当县令,视为亲邻了。
这一天,王县令办完公务,天也晚了,他带上随从拎着酒菜又来到了姜毕家里。坐下来几杯热酒下肚,眼睛直盯着姜毕小翠小夫妻俩,嘴上有些收不住了,说道:“你们夫妻日子过得如此美满欣悦,看来当初本县这件事是做对了。”
姜毕小翠猛听这话,觉得蹊跷,夫妻二人一怔,听出了话中有话,不由同声问道:“当初,当初是怎么回事?”
悉知内情的姜毕父母,见王县令突然说起这事,在一旁急得直向王县令使眼色。可是王县令视而不见,又喝下一杯酒去,像是对姜毕夫妻,又像是对他们父母,继续说道:“一对有情人如此相好,不打紧,早晚也得让他们知道真相。罢了,罢了,今晚上我便说出来吧,实在忍瞒得人难受。”
原来,在一年前,一次王县令去府衙议事,遇见好友青果县的吕县令。寒暄过后,吕县令无意间说起青果县的一桩痴事: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青梅竹马,眼见得双方父母就要为他们成亲合房,哪料男子到河中戏水不慎淹死了。女子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天天夜里上街呼唤男子,说总有一天要把郎君呼唤回来,谁劝也不听,生生将自己的一双眼睛哭瞎掉了。
王县令听着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与姜毕那件痴事简直如出一辙!
自从在姜毕事情上栽了跟头,王县令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听过吕县令叙述的这个桥段,离开府衙他急切地跟吕县令来到青果县。更巧的是,青果县这个女子长相竟与姜家人描述的小翠极为相像,王县令一见便激动地问女子道:“你叫什么名字?”
姑娘说:“小女名唤秀怡。”
王县令说:“听说你在等你的郎君方成,等他回来和你成亲是吗?”
秀怡说:“他们说他落水淹死了。可是我不信。我家郎君多强健,水多温软,温软的水怎能淹死我家郎君?我要等他,死也不弃!”
这真是一个要补锅,一个要锅补。王县令就告诉姑娘说道:“金石为开,上天都要怜惜你们这片诚心。你夫君我们已经找到了,他的确没有死。”
“真的?”
“真的。本县还要给你们做红媒。不过你夫君现在不再叫方成,他已经改名叫姜毕了。考虑到他此时状况,你也得暂时改掉秀怡的名字,往后你就叫小翠,你可答应?”秀怡不假思索地回道:“答应,答应,只要能与方成在一起,我什么都答应!”
于是,王县令将姑娘带回阳谷县,找来了易容师对她稍加修饰,便有了姜毕与小翠月下相遇那一幕。原来这一切都是王县令安排的。
姜毕和小翠一一现在是秀怡了,听过后大吃一惊。沉默了良久,姜毕突然叫道:“她不是小翠,原来你们骗我!”
秀怡也嘶声叫道:“你们欺我眼睛瞎,他也不是方成!”
入夜,小两口子关了门闭了户,秉烛痴语,“我还说死也不弃呢,原来你不是方成。”姜毕说:“你原来叫秀怡!我也发过阴阳誓的……对不住,我放不下小翠。”“我也放不下方成!”“对不住。都对不住。哈哈!哈哈……”哭哭笑笑。不料深夜里屋子就失了火!天亮姜毕父母哭天抢地在灰烬中扒找儿子儿媳,一点影子都没有了,就算烧死也应该留下尸骸吧?
“不必再找了。”闻讯赶来的王县令一看场景,就明白姜毕秀怡俩人去了哪里,就明白他俩都各自去找自己的痴心人去了, 不由仰天长叹道,“过头的话,不要去说;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做。可我为维系一己‘断事准,一口定’的浪荡虚名,把两个执迷人强扭在一起,结果却害了这两个痴人!真情爱不打折扣。我是个昏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