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应科
笔者近年来任职过的几家公司,有上市公司,也有创业型公司,行业不同,但是都会要求员工将微信号或微信朋友圈“充公”。
有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手机号码,用于工作汇报,手机号码绑定微信号,要求必须每天发公司的早安语、活动海报、转载企业微信号的文章。
更有甚者,要求员工将个人两个以上微信号的其中一个作为工作号,或者为了工作需要多开通一个手机号码,乃至添置一台手机。
员工出于自愿,出于对公司的荣誉感,出于对工作的热爱,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行业资讯、每日新闻、企业动态、产品信息,自是无可厚非,你情我愿,没有强奸民意,也没有思想“绑架”与“洗脑”,这是“次好”的。
最好的当然是:没有强迫,企业微信号的内容员工爱发不发,公司周年庆、重大的投资并购活动、上市庆典、各种分红奖励、各种晒福利大发特发。
假如你在鹅厂,或者别的你自认为很牛逼的各种“厂”、各种“村”、各种“社”、各种“空间”,你多发一些让人嫉妒羡慕恨的晒福利,惹得身边的朋友或泛工作关系的伙伴们们舔屏,流口水。这也是超有FACE的事情!
最差的是什么呢?
每天发劣质鸡汤、疾病意外、加班工作、保险金融、中介服务、微商信息等等,时刻准备着,将刷屏进行到底。这样的朋友圈还是朋友圈吗?
【温馨提示】发朋友圈的底线:不惹人反感,厌恶,拉黑,屏蔽。
当然,多数职场人士不会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变成“工作圈”或“广告圈”,那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1、微信朋友圈仅三天可见,仅好友可见。
2、工作号与个人号分开,各司其责。
3、微信号和微博号分开,各有各的精彩。
4、用回“小企鹅”,只加好友家人,对领导和同事说NO。
5、用简书树洞倾诉心事,然后设置为私密。
6、用探探、陌陌、脉脉、soul、blue、一周CP等社交软件进行陌生人或几面之交进行交流。
7、用LinkedIn(领英)等职场社交软件展示自己的职业成长。
8、用婚恋交友软件去发展情侣关系。
……
总之,没必要对公司领导将微信朋友圈用于工作的要求说NO,除非你对那份工作不Care(在乎)。
根据企鹅智酷公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到2016年,个人好友数量在200人以上的接近45%,“大朋友圈”的比例进一步提高,500人以上的被访者比例占据13.5%。
调查显示,朋友圈信息流中,用户更关心好友发布的生活状态,关注度占比超过六成,转发内容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占比约三成。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沟通工具,近年来整体关系已经从熟人社交向“泛社交”转变,新增好友里面来自于工作环境的越来越多。近六成用户新增好友来自职场,职业社交已经成为了微信社交重要的一环。
八成用户使用微信有工作相关行为,其中一线城市用户是微信办公的主力,较四五线城市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当然,相对于这个泛工作化的趋势,大多数用户还是将朋友圈视为个人领域,六成的用户将朋友圈用来记录个人生活,也希望在朋友圈看到更多私人化的内容,如心情日记、生活记录等,而不是工作相关内容。
现代社会的发展,本来是工作跟生活逐渐分离才对。
目前由于人们日常社交生活的缺乏,导致大家的很多社交圈反而凝聚到了工作圈当中。
从这一角度来讲,微信朋友圈正在失去它原先的私密情感交流的功能,但人们还是情感倾诉需要的,其他社交工具将会产生,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
微信朋友圈泛工作化的趋势不可避免,要么“被强奸”,要么“享受”?
不!你可以有第三种选择!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