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晓晓宝宝爱炫耀诗词。
亲爱的王大宝,
昨晚妈妈跟你谈“炫耀诗词”“事儿事儿往前冲”这俩事儿,因为妈妈自己都没有想清楚,说得比较乱,今天又理了一下。
“炫耀诗词” “事儿事儿往前冲”的具体做法:在学校你跟同学们展示诗词,课堂上抢答老师的问题,各种事情也喜欢冲在前头。
首先,妈妈要肯定这段时间,你努力背会了一些同学们还没接触过的好诗好词,具备了同学们没有的能力,这是你的硬实力,点赞。
你思维敏捷,能快速反应并抢答老师的问题,是你一直以来善思善辨的结果,点赞。
没有这些能力,即使想“炫耀”,拿啥来炫耀啊?是也不是?
你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想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希望他们高看你一眼。这个想法呢,它是人之常情。
为啥说它是人之常情?
就妈妈自己来说:在工作上,作为职员,妈妈希望得到老板和同事们的肯定。在家里,作为妈妈,我想得到你和小宇的肯定。作为妻子,我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
其他人也都一样,我们都在生活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也都希望自己把这个角色做好,能被人肯定、赞美。
“赞美、肯定”跟蜂蜜一样,很甜,会让我们觉得生活非常,非常美好,让我们觉得努力有意义。再干起这个活儿,会更有力气,也更自信。
想获得他人肯定,羡慕------------它很正常,是人都有,所以是人之常情。
那么具体到你达到这个目的的做法:“炫耀诗词”“事儿事儿往前冲”,这些做法能达到这个结果吗?
在你做这些的时候,大家会怎么想?
来,咱们换位思考一下:现在你是叶鑫辉,那么,在王汀洲“炫耀诗词”自己之后,叶鑫辉,你有啥感受?除了觉得王汀洲在诗词上比你背的多之外,你还有没有别的感受?
如果你是思考较慢的同学,比如抄你作业的方剑涛。方剑涛还未听清老师的问题,王汀洲已经把答案说了出来。
除了觉得王汀洲思考快之外,你还有什么感受?方剑涛有思考的时间、有表达的机会吗?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有的嘲笑没有的”,如果同学们佩服你,是因为他们现在没这个能力,将来呢?
换个场景,当你面对楷为哥,萱萱姐,他们已经有多年的诗词积累,你还会觉得自己是那个“有的”人吗?
面对更强的人,你又会有什么感受?你还会炫耀吗?
“炫耀”一定要适度
而过度的炫耀,则其一,“没有”的人会嫉妒,愤恨。 其二,“比你更有”的人(武林高手)会鄙视你。 其三,跟你没啥关系的人,会觉得成天BBBB的人,神烦! 就抢答这事儿来说,老师是不是已经觉得烦了啊。
适当的、恰到好处的展示,就好像武林高手,在关键场所露两手,就能一举成名,天下皆知。
平时他们在干啥?深山老林辛苦练功呗!
那,武林高手都找谁过招,展示自己才华?在“群英荟”上啊,并且高手只跟高手过招。虾兵蟹将,他们都不屑于拿出武器~
所以,你知道该怎么“炫耀”,如何往前冲了吗?你想跟谁过招?
如何获得别人肯定,赞美,妈妈不罗嗦了,请参考之前咱俩聊的“软实力”“硬实力”。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这才刚开始呢,有啥好炫耀的啊~
万一真忍不住了,露一点,冲一点就打住啊。咱还是静静看书,好好锻炼,在深山老林子里把武功练好了先吧。
雪老师:
我只是补充个人看法,认为太炫耀,容易走到为了获得赞赏那一面上去,上课学习兴奋点调整到我会的就积极应对,人的兴奋度不可能一天一直保持旺盛,遇到不会的,不太清楚的,兴奋度下降,慢慢就养成了遇到困难不能去挑战和征服,长期上课就成了会的一直会,一直表现,不会的逃避,一直不怎么会,
课堂兴奋点要调整到遇到不会的地方,要产生一定学会的自信,会的地方稍微放松一下,不自主的走神一会,所以真正学习出色的学生一般都是安静的,讲到重难点他会抬头认真听你讲,他才没有时间和你啰嗦其他的。
姑奶奶:首先,晓晓给宝宝写信这个行为很赞,持续下去很好。将来到青春期或者更大一些效用会更明显。其次,雪老师讲的十分认同,过于夸耀会分心,把学习的目的过多地与别人的评价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学习过程中自我充实提高的愉悦感链接,长久下来对学习是不利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最后,补充一点过度炫耀最大的弊端是会影响人际关系。我们班有一个小女生就是因为这个人缘极差。回答低难度水平的问题其实并不能展现我们的能力,高难度水平的问题时当仁不让就好了。太炫耀会像雪老师所讲使自己心很浮躁,静能生慧。
还有一个就是可能没办法用心倾听别人的见解,其实在课堂上其他同学的发言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毕竟师生的交流是单线的,老师的认知水平与孩子们不同,同认知水平的想法观点的参考价值很大。
蔡蔡:
雪老师和姑奶奶说得真好!以前幼儿园时,老师总是鼓励孩子举手发言,还用小红花来奖励发言次数多的孩子,养成了孩子举手发言就是好孩子的认知。以前我也没觉得有问题,后来上小学,我才发现孩子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会特别在意发言次数,有时孩子多了,一天都没有点她,她还会失落,反而忽略了发言的目的为了更好得巩固知识点。这种表现虽然在我们看来是肤浅的,但也要想到,为什么有的孩子很快不被这种发言表现吸引,转而自己去内化知识点,我后来也想了想,我对她的赞美太少,要求太高,她对自己没自信,对自我的肯定还建立在需要外界评判的阶段。后来我就问她,发言是为了什么?别人发言时,你应该干什么?答错了又怎么办?一一引导她将发言的目的归于强化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上来。加上我慢慢放低要求,把目标分段来实现,自己也就不那么焦虑了,事情也慢慢往好的方向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