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8

吾日三省吾身:转与不转,都在顺其自然!

教育生活寻“美”:

1.今天躺平……

阅读咂摸悦美:如何上好公开课?特级教师来支招

人民教育 2025年11月6日 14:30 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大夏书系 ,作者虞大明

怎么上好公开课?这是个很难下笔和说清楚的话题。

一般来说,公开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工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但倘若公开教学中有一两个板块很有创意、很有实效、很养眼,那么,其他环节稍弱一点、逊色一些,也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整体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精彩”“中盘取胜”,这些评述公开教学的话,在我看来,本身就很模糊不清,让人云里雾里,使人纠结。

从1991年开始上公开课,我至今已上过千节,有的感觉不错,有的感觉还行,有的则很汗颜。比较一番后发现,那些感觉不错的公开课,都有一个不错的“脚本”,这点暂不赘述。在方法上,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点努力和尝试。

意念里大战三百回合

在公开教学前,每个老师大概都会试教,而且大多不止一次。我在上公开课前,除了借班试教,还很乐意进行意念试教——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面对电脑,想象着上课的画面和场景:怎么导入新课?板块与板块之间怎么衔接?学生会怎么反应?我该怎么进行评价和反馈?辅助课件如何操作?板书何时书写?……课堂中的一招一式以及所有的细节都在脑海中过一遍。这其实比较像两个人比武,看似身体未动,其实已在意念里大战了三百回合,很是自由且酣畅淋漓。

意念试教不需借班级,而且可以反复进行。什么地方感觉不顺畅、不理想,那就换一种思路和方法,重新开始,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当然,意念试教要想收获实效,我以为还应做一件事情,即把意念里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化为文字,记录下来,如此,原本理性的教学预案,就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丰润饱满的意念实录。

别太一本正经

意念毕竟是虚的,公开教学要想获得真正成功,还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时的淡定、敏锐和灵动。虽然有了意念实录,如果在上课时只会按部就班,一本正经地执行意念实录中的内容,还是会出问题的。我的第一堂公开课《神笔马良》,就是因为一本正经地贯彻执行教案,最终效果一言难尽。

要知道,意念实录只是实际教学的总体指导和参考。实际的课堂尤其是借班上课的课堂,是个性的、千变万化的、不可预测的。因此,教师只要把握课堂的主干和主调即可,对其他细节,不妨随机应变、灵活处理,目的是让课堂更润滑、更和谐。很多时候,面对学生的突发状况,教师抛开一本正经,适度进行调侃,往往能收获很好的效果。

比如,执教《明天要春游》时,一个孩子在朗读时,把“翻过来,睡不着;翻过去,还是睡不着”读成了“翻过来,睡不着;翻过来,还是睡不着”。我调侃道:“别再翻过来了,老是翻过来,你就要掉到床下去了!”孩子们顿时笑开了。

又如,执教《祖国在我心中》时,一个孩子朗读时加上了动作,把手放在肚子处,低了点。我说:“朗诵时加上手的动作,很好,但手放得太低了,这样别人会以为你是肚子疼。高一点,放到胸口,这才是把祖国放在心中。”该生笑着抬高了手。

在我的公开课上,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我想,我会坚持这样做下去,因为孩子们需要,也喜欢。

学会等待

公开课上,有些教师习惯性地放弃了等待,也许他们认为,等待会断了师者教学的“气脉”,从而难以一气呵成。因此,课上得是那般的“行云流水”——对于教师的提问,孩子们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我不知那些问题的价值何在。对于课堂上的难点、重点,有些“好心”的教师总是用诗意的、艺术的、无懈可击的语言,“教给”孩子。我不知这是启发,是给予,还是卖弄。

在执教《神笔马良》时,我曾问学生:“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它画什么?”前面几个孩子说得都不错,我正欣喜着,一个男孩说:“我想给自己画很多钱……”当时我的脑子“嗡”地一下,感觉大事不妙,于是连忙打断:“画很多钱干什么?请坐,再想想,画什么更有意义?”那个男孩支支吾吾地说:“老师,等我有了钱,才可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啊!”听完后我才知道是我错怪了那个男孩。我很懊悔,如果自己能耐心地等一等,等他把话说完,该多好啊!

执教《学会看病》时,当孩子们初知了文本大意后,我呈现毕淑敏的简介:毕淑敏,曾经是个非常优秀的内科医生……果然,孩子们生发了认知冲突——毕淑敏既然是个医生,为什么当孩子生病时还要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我顺势发问:“你觉得毕淑敏是个怎样的母亲?”孩子们有的说“狠心”,有的说“残忍”,我默默地将这些词写在黑板上,并郑重地打了两个“?”,说:“真是这样吗?我们不着急下结论,不妨先了解毕淑敏在孩子独自去医院时经历了什么吧!”我想,这就是等待,或者叫期待,抑或叫延时评价。

等待,实际上给了孩子探究、校正、改进、思考与辨析的机会。经历教师等待后的学习,才是真正刻到孩子们的骨子里、铭在孩子们的心上的学习。拥有等待的课堂,才会真正点燃孩子们生命的活力,才是精彩的。

(作者系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特约研究生导师)

文章来源 | 转自大夏书系微信公众号,节选自《明说——教育的情智趣》,原标题为《如何上好公开课》

文章作者|虞大明

封图来源|包图网

微信编辑|贾舒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