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说:现在很多应届毕业生,嫌钱少,又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管你的水平、能力如何,在某种程度上你都不会觉得老板给你的工资开高了。对于钱这个东西,绝大部分人的态度都是“多多益善”。因为钱属于稀缺资源,当这种资源充足的时候,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而且不费吹灰之力。
假如你正在犹豫要不要因为孩子上学的事情买学区房,最大的痛点还是钱的问题。有钱——直接买一套就是了。只有这种资源缺乏的时候,才会去平衡,才会有决策艰难。当你犹豫要不要出国留学的时候,钱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回过头来再说小白的事情,据统计部门的数据,2016年毕业的最好的10个专业,平均月薪从6500-8700不等,最差的10个专业从2100到2600不等。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而支撑我们美好生活的第一象征就是我们的收入高低。只有收入高于支出,我们才能度过职业生存期,向职业发展期前进。当然这里的支出指的是正常的日常支出。如果你每天馒头咸菜,斤斤算计的过日子的话,你的支出可能会比别人低出很多。即使收入高于支出,也不能说你已经度过了职业生存期。
收入的重要衡量因素就是你的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工作的要求,你的能力是否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只有你创造的价值高于企业给你的回馈,你对于企业才是有益的。因为每一个企业都不会养着一帮闲人,你最终的结局就是离开。
明确岗位对个人的能力要求,盘点清楚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弥补,才是一个职场人士最应该做的事情。如何弥补自己的能力不足呢?大概要从这3点来看:
第一:学习岗位要求的基本知识和通用知识。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要求,有知识、有能力。主要是快速学习的能力。
第二:培养沟通能力和思维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容易理解,但是沟通能力强的却没有几个。培养沟通能力不仅涉及知识,还涉及到训练。利用工作机会接触到的各种人,可以练习就有机会提升。思维决策能力的培养比较复杂,比较一个人考虑问题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模式,想要改变已经比较困难了。
第三:培养领导团队的能力。
如果职场人士都具备这些能力的话,想要做不好也有点儿难。小白只要有目标,每个伟大的梦想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目标虽好,但不落实到每天的计划中去行动,永远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嫌钱少并没有什么,就怕没有赚钱的动力,每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在于没有奋斗就开始认命!人的一生有很多种肯,关键是看你是否有行动。每个行动的背后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