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正在准备今天早上的菜,妞放学回来了,看到我在切西葫芦,顺嘴说了一句:妈妈,你不是知道我不吃西葫芦吗?
是啊,乖,妈妈知道你不吃番茄炒西葫芦,咱俩商量商量看明天早上按哪种方式做你觉得比较好吃(我没有像很多妈妈那样怼孩子:你天天这不吃那不吃,找不到这么难伺候的。我用上接话技术接住妞的话,此时没有指责和评判,孩子感受到的是接纳和理解,避免情绪对抗,然后再针对这个事儿聊聊)。
妈妈,你说还可以咋做?
可以醋溜,也可以用辣椒清炒,还可以耗油炒,还可以抄一下水用蒜汁凉拌(虽然就是一个西葫芦,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做,吃起来口感会不一样,给孩子几种方案,让孩子选择,孩子一般不会拒绝,又有参与感)乖,你来定。
那用耗油炒吧。
八宝粥是晚上预约熬的,菜是头天晚上切好的,我5:30起床先给孩子把粥盛出来凉上,再开火煮鸡蛋,同时上锅炒菜,菜炒好清洗水果,包括自己简单洗漱,半个小时可以搞定。这个盘里的东西妞吃得就剩下几块哈密瓜,6:30上学走的时候带一盒纯牛奶,虽然是很简单的早餐,我感觉营养也够了。
妞不喜欢吃米,配上自己蒸的馒头,吃的津津有味。
有人会说因为我家妞好伺候,我做啥她都吃,其实不是,她也挑食,曾经我也觉得她嘴刁难伺候。后来仔细想想,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食物这么多,孩子有几样不喜欢吃的太正常了,随便列举几样,就有爱吃的和不爱吃的,比如香菜、大蒜、茄子、胡萝卜、苦瓜、榴莲,我们要非说它们都很有营养,逼着孩子去喜欢吃,并且给孩子安上“挑食”的标签,你说这让孩子多委屈,给了孩子一个坏的伴随情绪。
反思:孩子为啥有现在的饮食习惯,跟家长脱不了关系,我们应该负主要责任。有时家长无意识的买的菜都是自己认为好吃的菜,孩子不一定喜欢吃这多正常啊!
很多时候家长问孩子吃啥的时候,孩子会说随便或者说不知道,有的家长就开始有情绪,想着问你吃啥还不说,吃的时候还不给力,真不好伺候。
我以前也是和大家一样问孩子,不仅问不出结果,自己还可生气,最近经过我和妞的讨论之后,有了切实可行的妞又接受的一种协商模式。
总原则是,别上来就问孩子吃啥饭,说实话我们大人有时候都不知道吃啥,其实孩子也不知道,问多了只会给孩子增加思想负担。我们要问得有技巧,根据孩子的喜好,说出两到三种孩子喜欢的菜,让孩子选,或是一种菜说出几种不同的做法让孩子选,一般都会有结果。留心孩子喜欢吃的几个菜,换着做,当我们足够用心的时候,心中就有菜谱啦。据科学研究,当一个人怀着满满的愉悦感做饭的时候,饭菜的味道更可口,这应该就是我们说的妈妈的味道吧。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学习还不太紧张,家长可以邀请孩子和自己一起准备饭菜,孩子参与的越多,他吃起来会更有滋味。既增强了孩子的食欲又提升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一起做饭的过程又加强了亲子关系,三全其美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妞的学习现在超级紧张,恨不得喝碗粥都是一饮而尽,所以一起做饭的事情暂时不考虑,这个视自家情况而定。
还有妞昨天给我提建议,做饭也需要学习,可以去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看看关于做饭的视频,可以更新我们更多的做饭方式和菜谱。我虚心接受,觉得孩子的建议不错,当我们可以做更多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的时候,孩子也会胃口大开,甚至因此给我们更高的评分。
妞小学四五六年级(之前在午托部周托)那三年,早餐几乎都在家吃。偶尔我想偷懒说买一次早餐,妞都不愿意。对于做饭我觉得自己也快黔驴尽穷了,再不学习,孩子该不吃我做的饭了。学习真的是无处不在,要想把妈妈的角色做到极致也并非易事。
母爱像清泉滋润大地,母爱像春风吹绿小草,母爱像阳光照亮心田……母爱有时就藏在那普通的一日三餐里。让我们做好角色内的事儿,从一日三餐修复更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妈妈的味道成为温暖孩子一生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