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花了时间就是勤奋,不是记了厚厚的一本笔记就是勤奋,在备考中一味地疯狂写、疯狂背,做出勤奋的样子很容易,难的是真正全身心的投入。
真正的勤奋是不止是花费时间,花费精力,更重要的是思考、想,如果跳过了这个重要阶段,那同时也意味着不会得到太充分的回报。不要用自己的假勤奋来误解勤奋真正的意义。
▌化繁为简,做最重要的事情
在备考的时候,要听网课,要做笔记,要做题,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点。
听课时,比起低效率听了4个小时的课,不如半个小时把一个知识点搞懂;做笔记时,比起抄书一样的“认真”,不如学会列框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知识点的串联上;在做题时,与其快速刷10套题,不如认认真真把一套题目研究透彻,反思自己做错题目的原因。
与其想今天复习了多长时间,做了多少题目,不如来问问自己,今天掌握了几个知识点。 少一些花里胡哨的包装,多一些实质性的收获。
▌掌握深度思考的能力,不光要用力,还要用脑
很多同学在备考的时候就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些情况,累死累活,但是效率很低。这个时候要去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是不是“思考”的太少了,总结规律太少了,才会让自己那么累。
好的学习方法有很多,有输入的过程,同时要有输出的过程,在输出的过程中思考自己学习是不是存在不足,并不断完善。
高质量的输出一定会让你的学习效果有所提升,大家下来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把你今天学习到的知识教给别人,复述给别人或者录下来给自己听,你一定会发现问题所在的。
▌学会调整状态,避免内耗
没有人可以长时间学习并保持全程100%的专注力,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他们懂得时间和精力的分配
一天持续的勤奋,并不一定能成功,反而懂得把控时间把控自己精力的人,在相同的情况下会做的更好。
当学习状态不在线的时候,思考学习效率低的原因,是学习时间太久,疲惫了;还是知识点太难,不好理解。可以换章节、换科目、或者从听课换到做题,给大脑换一个环境,当然也可以稍微休息一小会或者运动一下。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避免长时间低效率学习。
没有人可以阻止你成为更好的人,努力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即使不成功也没关系,因为你努力的样子,超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