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上学的日子,很喜欢语文,但是每每学习,都有些囫囵吞枣,现在回想过去,总觉得自己有些顽皮。我上学特别早,记忆里,想来觉得最有趣的便是,四岁半我妈抱着我在路边,小伙伴们去上学前班(我们那会儿,家乡幼儿园还未普及,都是一年级之前先上一年学前班),路过我家,还在逗我玩,半年后,我就坐在教室成为了他们的同学,那一年是1998年。上学前班的时候,我是班里最小的,什么都不懂,那时上班都是背块小黑板,家乡雨季多雨,我的黑板总是被雨淋湿,一不小心还弄丢过两次。一个半月后我升了一年级,那个时候我才五岁零四个月。完全是一只还处于吃吃睡睡玩玩的小朋友,早上还不想起床上学,下课回去还没有写作业的自觉性,忘记写作业了,就可怜兮兮求我爸,让他去跟老师说别骂我,我没写作业。起迟了还要从家送到教室里,眼泪汪汪的。作业没写完就去求我妈帮我写,小小的我还知道跟妈妈说字要写得像我的一样,写得真实一点。
那个时候,是1999年,总感觉上课时间好漫长,学校门外一篇树林,夏天的时候蝉鸣一片一片,热的烦躁。
第一首学的诗是孟浩然的《春晓》,课本上的插图都是一地的落花,很好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那时好不懂诗的意境,只是觉得好像隐隐约约觉得很美。
二年级学了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心里默默地想,为啥明月光会像霜呢,月光不冷,霜是冷的呀。
后来三年级就学校发了古诗80首的教辅书,上面的诗,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去找老师背书。我最喜欢背杜甫的诗是《闻军官收河南河北》。我现在都可以完整地念出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虽然那会儿不能说出个什么意境,莫名觉得这首诗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读起来心情好像也很欢快。
那会,也有一些诗我怎么都不喜欢念,读了也记不住。我一直和鹏哥开玩笑说我可以选择性记忆。似乎我确实会这样,一部分我喜欢的记忆里很清晰,有些不甚感兴趣的,便在记忆里像光点淡去般模糊。
上学的时候,古诗都是当做应试考评的,于是许多意境美妙的诗,在课本上翻来覆去的考试,兴趣便会边际递减,最后读来觉得索然无味。
现在很久都不读诗,却对一些诗句开始感兴趣起来,闲暇之时,当作放松拜读。不思考这诗有什么意义,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单纯觉得有意趣,暂且忘记一下生活和工作的烦恼。
有段时间,加班很多,回家几乎都是披星戴月,我和先生都很忙,我两互相打趣对方,“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白居易先生的诗婉转动听,讲故事亦是缠绵悱恻,念起来也很工整。《长恨歌》的叙事方式,画面感非常强烈,读诗的时候,会感觉诗中描述的场景铺面而来,像电影蒙太奇一般。‘’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最近比较喜欢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像一个老朋友问你,要喝一杯吗?
觉得很有趣的诗句,是著名猫奴陆游的“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下雨了我和猫儿在家,暖烘烘的,治愈吧!
偶尔翻看一下有趣的诗歌,当做是自我的休闲,这一刻,只有我自己,看着穿梭的诗句。
Ps:写在结尾:这是我对自己从小念书的一些拙见,若有观点相左之处,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