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到底讲了什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状态。但是,当这些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状态发展到了极端极致的时候。就会变成糟糕的、坏的事物与状态。也就是告诉我们,凡事不能太过于追求完美和极致,当一件事发展到了极端或极致,那么它就会向相反的反向去发展,最后直至消亡。要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


故有无相生


即使一个人当下拥有了某样东西也不要骄傲,将来很有可能会失去,即使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也不用气馁,只要你努力将来就很有可能得到。


难易相成


看起来简单,上手简单的事将来很可能会很糟糕,看起来很难做起来也很难的事将来很可能会非常容易。就像现在很多人讲的难走的路从来不拥挤。


长短相较


长:优点 短:缺点


我们缺点和优点并不是绝对的,就像现在往往让我们跌跟头倒霉的是我们的优点,而不是缺点。溺水的大多是会游泳的人,在一个群体中,往往是聪明人最先受到排挤。缺点的案例就是古代的那些王子,聪明的反而容易被杀害,而那些装傻的王子反而活得更加长久。这句话是告诉我们缺点和优点是相对的,特定环境下缺点也可以是优点,优点也可以是缺点。同时也是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的炫耀自己的优点。


高下相倾


高下:这里指的是地位


地位高的人需要下面的人信任你、捧你你才能过的很舒服,而如果底下的人合起来造反,那么你的地位越高只会摔的越惨。地位低的人同时也需要地位高的人给他机会让他成长。所以地位高和地位低的人应当互相团结,两者是互相需要、互相依赖的,地位高的人要主动、谦虚地对待地位低的人。地位低的人,要主动的尊敬,主动的配合,地位高的人。这样才能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音声相和


音声:这里指的是赞美与批评


“音声相和”也就是说赞美和批评一定是同时存在的,所以一个人一定要能够同时接受表扬和批评,如果一个人只能听表扬,听不得批评,那么这个人就会变得骄傲、目中无人,这个人是不会成功的,反过来讲,如果一个人只关注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忽略别人对自己的表扬,那么时间一长啊,这个人就会自卑,心理就会很阴暗,这样的人呢,未来也不会成功。


前后相随

前:超越 后:落后


就是说我们超越别人和被别人超越是交替出现的。所以当我们超越别人时,不要嘲笑别人,将来有一天,他可能也会超越你。当你被别人超越时,也不要气馁,只要努力,将来有一天也会超过对方。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无为:《淮南子》记载不先物而为,是为无为。意思是指只有我们把事情把情况都了解清楚了在去说话、做事,这就叫无为。


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应当完整、认真的去了解整件事情,了解清楚了再去行动,做事就不会容易出错。


行不言之教


当我们在教导、领导以及管理别人的时候应该用亲身的行动示范给别人看,而不是只说给别人听,如果你说的再好,自己做不到,别人是不会轻易信任你、追随你的。在古代有<民不听君之言,只观君之行>这一段古文,也就是说百姓不看皇帝说了什么,只看皇帝到底做了什么。教育亦是如此!


万物作焉而不辞


如果我们学会了一身本事,应当投身于社会,积极的去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像道家的代表人物如:“姜子牙,诸葛亮,张良”等等。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当你拥有一生本事投入社会并创造出一番事业与成就时,不能将这份事业与成就据为己有,也不能仰仗和依赖这份事业和成就骄傲、去看不起别人。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当一个成功了获得了成就却停下了脚步,那么将来有一天,你会失去现有的这份成就。如果一个人成功了还继续努力前进,那么他就不会失去他所拥有的成功和成就。就像现在的明星,曾经很火,如果他不在出来拍电影了,那么他就会被人们所遗忘。再比如国家领导,退休后人们一般不会轻易在提起。


转载自公众号:底层思考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