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Ting只有两面之缘,第一次是在死亡体验馆游戏结束后,他主持完游戏下来和大家交流,那晚听他分享他做过的临终关怀的案例及体验馆开馆后遇到的各种奇葩,心生觉得这个人真好玩儿。
第二次,是在Ting在大不同的分享上,分享自己自己和醒来的故事。那天觉得,这个男人真自由。
这种自由,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财务自由了,而是整个人无所畏惧的状态,呈现出的自由。
画圈圈,诅咒自己
那晚印象最深的是当天演讲结束后,一个中年妇女向Ting提了3个问题,Ting当时和她上演了一场现场撕逼。
女人提的问题已经记不得了,但所有提出的问题,无一不带有了自己的自认假设。而且当对方试图检验她这个假设时,就变得摇摆不定怒气冲天。
曾经也被朋友指出过,自己身上存在很奇怪的自我假设。而这些假设无一都经不清推敲。当这些假设不涉及到自己“安全感”的时候,还好,一旦让自己觉得“不安全”了,就越是想试图去捍卫自己的假设。常见的话语譬如“我就是这样想的。”“因为我相信。”“你凭什么这么说(问)?”……
那晚,印象最深的时Ting说,他时刻警惕着自己身上是否存在这种闭环。
你的闭环是什么呢?你深以为然的东西真就是你以为的样子吗?
人们身上会出现这种闭环,我想,有一部分是源于恐惧感吧,因为恐惧,所以我们必须要去捍卫一些什么,让自己才能看起来很安全。
当我们形成了闭环的时候,也就拒绝了这个世界上其他未知走近我们生命的可能性。总也跑不出现有的行为模式。
所以,古人才说要“吾日三省吾身”啊,所有的可能性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开放性基础上的。
你真有你以为的那么伟大吗?
Ting的分享中说,死亡体验馆的乐趣而就在于,可以一层层私下那些虚伪的外衣。
大部分的“我都是为了你好”约等于“因为我自己没有办法面对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所以我要抓着你为我分担。”
在自己过往接受的教育里,“为自己”约等于“不好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不是很反人性吗?如果孩子心中有爱,自然会把自己以为的好东西留给别人,如果孩子被教育这样做是为了获得表扬和长辈的认可,那这个孩子成了什么?
我们常常不敢说出“这就是为了我自己”,却又总是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
朋友曾说我“什么时候能跳出“我”,就事情本身来看问题呢?”,我想这需要明白,在做每件事情时是为了什么,以及事情和自己的关系是什么。
一个人内心有多少恐惧就会扼杀多少自由。当有能力选择如何处理生活中所有的大事小事时,就获得了在这个世界上的相对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