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说:“对我而言,你只不过是个小男骇,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只不过是只狐狸,就跟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然而,如果你驯养我。我们将会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狐狸:如果你驯养我,那我的生命就充满阳光,你的脚步声会变得跟其他人的不一样。其他人的脚步声会让我迅速躲到地底下,而你的脚步声则会像音乐一样,把我召唤出洞穴。
——《小王子》
上面两段话是狐狸对小王子说的话。我知道,我和这群孩子,也要开启一段互相驯养的生活,钦涵与我,是其中的两个角色......
我注意到钦涵是在开学后的第二周,也就是九月中旬的第二次品读课上,那时正带孩子们解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已忘记了他在课堂上对哪个问题做了精彩的回答,反正,我回到办公室后,非常兴奋地跟他的班主任王老师说:“哇!我发现你们班有个特别好的孩子,坐在最后一排,高高的个子,细长的眼睛,回答问题很精彩,感觉那孩子很有思想。”那时,我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对同时教近四百个学生的我来说,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确实困难,况且,我才第二次和他见面。
后来,他还不好意思地眼睛看着地面,说:“我的微信的名字叫帅帅的吕钦涵,您搜一下我,加上我吧。”旁边的同学哄然大笑。
嗯,对自己的外表很自信嘛!
我也觉得他很帅,简直是年级最帅的,因为我认为最爱读书的孩子最帅——在后来的日子里,他确实成了我遇到过的最爱读书的孩子。而且,看看他,嘴角上扬,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眉眼之间仿佛永远满是欢乐。爱笑的孩子总是帅的。
后来的日子是在共读《西游记》中度过的。他每每回答问题视角独特,颇有深度。我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在辩论赛中,辩论天庭的官员选拔制度是否合理,作为反方第一辩手,钦涵思路清晰,论据充分,充满热情,结果在我预料之中,他带领反方组获胜,自己也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另一次是作为助教讲授《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分析人物非常深刻而且非常有教师范儿。
期末考试完后,子豪建了个群——不眠夜,每天晚上8:00——9:00研讨电影或书籍——文学、科普等各种书都行。
我想了解一下钦涵读书的段位,好给他推荐相应的书籍,供他寒假读,于是问他:“你以前都读过什么书啊?”
“老师,我以前没读过什么课外书。”他一脸羞愧,眼睛飘过我的脸,又游向别处,但嘴角依然上扬着,给人微笑的感觉。嗯,他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好像从来都没有忧伤。
“哈哈,你以前十几年的人生是在荒漠中度过的啊?”
“嗯。”他严肃起来了。
他当然也有不开心的时候。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我发现他的数学成绩不是太好。他的神色也凝重很多。
我说:“没考好?”
他点头。
“所以不开心。这很正常啊!谁没考好还能开心啊?尽快把各科做一下试卷分析,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利用假期补上就好了。”
他再次点头。
他表示同意的方式通常是很轻快地说一声:“好的,老师。”像今天这样连续两次点头,十分罕见,因为他心情太沉重,所以说不出话来了吧。可怜的孩子。
但孩子的脸真是六月天哪!一到晚上的“不眠夜”里,他立刻又变成了开心、机灵、踏实、用功的模样。
在近三十节课中,钦涵讲了三节,一节《苏菲的世界》,两节《上帝掷骰子吗?》。《苏菲的世界》,他从苏格拉底讲到弗洛伊德。对于苏格拉底的死亡,他说:“他和耶稣的死有些相像。”
这句话有些出乎我的预料之外。这孩子总是语出惊人,给我惊讶,但更多的是惊喜。因为我总是期待着学生们能独立思考,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
他跟我谈哲学,第一个问题居然是关于死亡的。
“为什么呀?他完全可以活下去。譬如被驱逐出雅典城,但是不是可以照常活下去呢?”以我的理解,其实我认为苏格拉底是不能活下去的,因为一旦被驱逐出雅典城,他的思想就没人在乎,也招不到学生,也就无法生存,所以他干脆留在雅典受死。
但我想引导他接着思考,所以,故意这么设问。
钦涵接着说:“可他这样从容就义才能让无数人倾倒啊”。
他用“从容就义”这个词再我看来显然不太合适。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这么解释“从容就义”:毫不畏缩地为正义而牺牲。
苏格拉底的死因是为“正义”吗?
实际上,苏格拉底受到的三条指控:1. 不信仰城邦供奉的神,而信奉新的神;2. 腐化青年;3. turn weaker argument stronger, 都不是法律规定的“罪项”。都跟正义不沾边。
苏格拉底是为他的信仰而死。
但我仍然保持沉默,于是钦涵说:“他的死更像是完成他的使命。他曾说‘他就像一只牛蝇,使雅典这头牛焕发生机’”。
沿着“死亡”这个话题下去,不知不觉地谈到了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他问:“什么是向死而生?”
“海德格尔哪儿有那么容易解释!向死而生就是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活着,使劲折腾,争分夺秒地活着?也许,我的解释是......错的?”我确实很迟疑。
我又想起埃米莉·迪金森的诗句:“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亡/ 死亡便客客气气停下来等我。”
我觉得让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真正地了解死亡是件很难的事,一个人没经历过生离死别和人世的悲欢离合,也没必要思考死亡。
可是了解了死亡的真谛才能更好地活着。他应该尽可能地理解死亡。
钦涵说死亡对哲学家来说是一个永远研究不透的谜,除非停止思想,可是,死亡会让他们停止思考,还是活着好啊。
“思考只是活着的证据之一罢了,不是活着的目的。”
量子、光子、普朗克常数、普朗克时间等等对我一个文科生来说,都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新生儿,感到这一切都让我惊奇、欣喜。也正是由于我对它们的一无所知,我老说:“啊!我是钦涵的粉丝。”
钦涵仿佛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他天生有一种冒险精神。越是感觉眼前一片黑暗,越是能激发他拨云见雾的勇气。
他说:“老师,我不想读《青鸟》,我想读莎士比亚的戏剧。”
莎士比亚的戏剧里角色的语言往往是诗性的,哲学的,离我们日常口语十万八千里,而且由于地域、年代的久远,让我们中国的孩子读,有一种天然的疏离感和滞涩感。我还不想让他读。
“还是《青鸟》适合你。莎士比亚还是太难呢。”我回答。
钦涵总是说,先努力做,不管结果如何,他很享受那个过程。
我跟他开玩笑:“那你享受凌迟的过程吗?”
他赶紧去百度“凌迟”,然后给我一个汗水津津的表情。但仍表示读完《青鸟》,然后读莎士比亚戏剧。
钦涵过生日,我给他写了一封信:
钦涵
生日快乐!
我喜欢看人的眼神。那句俗烂的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觉得特别正确。所以,我清楚地记着第一次注意到你的眼睛时,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的是急于表现自己的欢乐——一个孩子拥有这样的眼神不是坏事,而且,非常正常。
但这不是我希望从你身上看到的眼神。我希望看到的是思考时沉静的眼神,读书时投入的眼神,在一颦一笑中,明亮的眼神。
我知道,你一定能成长为那样一个小小少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真的看到了你成长的越来越好,眼神也越来越清澈明亮,它昭示着你的精神也越来越明亮,人也越来越自信阳光。
记得那次让你做郑帅的助教讲授《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吧,你远比主讲师自信,也远比他分析的透彻。
你是这样一个聪明又用功的孩子,现在只缺一个明确的目标。
但那个目标是什么?
咱们学校的刘校长曾经很自豪地给老师们开会说她的闺女清华毕业,年薪百万,要鼓励孩子们用功学习,以她家闺女为榜样。
我当时就怼她:如果上清华的目标就是年薪百万,那她的格局和超市理货员年薪两万其实没什么区别。在马斯洛需求层次图例里,不是同样处于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吗?
我愿意你也能通过努力上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找世界上最好的老师,然后,自己成为你喜欢的领域里最牛的专家,改变这个世界。
我常常说,我愿意因为我的存在,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我也把这句话送给你,想你能使每一个遭遇你的人变得更好。
所以,我总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书给你读,想弥补你空虚的没读过书的童年,想让你通过读书与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让他们启发你思索人生思索宇宙世界——我的力量何其小,而他们是那么光辉灿烂啊!
就像对我家孩子一样,我一直努力做他的榜样,我也一直努力做你们的榜样,认认真真读书、工作、生活。
我一直知道,你的人生必将比我更加精彩,也真诚地为你送上祝福:生日快乐,努力读书,获得真正的高峰体验——发现人生奥秘的快乐、发现宇宙秘密的快乐,才是真正的高峰体验。
申胜
2018-2-21
正月初四那天,我让我家先生开车从海淀送我到云岗的物美大卖场的肯德基。等到九点,钦涵和另外两个孩子准时来了,然后我们一起坐321路汽车到六里桥,然后倒地铁去了王府井。
那天,我做导游说话说得嗓子冒烟,走路走得两腿灌铅。钦涵身体素质好,还刚刚被北京市送到厦门去参加青少年足球集训回来,他像三月的东风一样轻捷。
“累死哀家了,我的二宝们!”
“二宝”是跟我家孩子排过来的。我也常常跟他们用“哀家”开玩笑。
钦涵在微信里跟我说:“老师,我的手机昨天被没收了,所以没能及时报告读书的情况。”
我回道:“哀家已知悉你的不幸遭遇,并表示深切同情。”心里却边笑边骂:“活该!肯定是玩手游被没收了!”
那天在王府井大街上我边走边给他们介绍了盛锡福、中国照相馆、东安市场这些老字号的历史,然后在天主教大教堂前面,我们停了下来。
看着大教堂,我让他们上网搜了哥特式建筑风格、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图片,并让他们判断眼前的教堂的建筑风格。我还让他们搜到了俄罗斯东正教的教堂,特别指出了教堂尖上那个洋葱头——忘了告诉他们,当时他们搜到的那个图片上的教堂就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建筑:滴血大教堂,当然,也忘了给他们讲有关那个教堂的故事。
然后,我给他们顺便简介了基督教的众多的分支中的一些:天主教、东正教、新教、清教、路德派......
教堂前面有一尊雕塑: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孩子。钦涵他们几个都不知他俩是谁。于是,我告诉他们这是耶稣尘世的父亲圣约瑟抱着小耶稣。圣约瑟是个木匠。耶稣真正的父亲是上帝。有关圣约瑟和小耶稣的文艺作品很多,我看过的真品的是这幅:
十七世纪法国画家拉图尔的名作,现在保存在卢浮宫。“多多去参观博物馆,多看看真迹,和网络上给人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那时,这幅画曾深深地震撼了我。”
“你们见过上帝的画像或者雕塑吗?”
“没有。”他们异口同声。
“上帝是反对偶像崇拜的。”
商务印书馆和三联出版社是这次出行的重要目的地。来之前,我就让他们在网上查了这两个出版社的历史、他们主要出版方向和它们在出版社的地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学术著作曾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思想史。我们流连在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的学术著作前,看着他们简朴、凝重的封面,我浑身的酸累都不知什么时候消逝了。
我买了四本书。
钦涵他们还懵懵懂懂,无法体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周围奢华的摩天大楼的包围之中,这座三层的、不起眼的小楼曾经怎样地唤醒了中国思想界的青年人。
我也无法体会,因为那时我还太小。但我可以想象得到。
钦涵经常问我类似的问题:“老师,我怎么读书读的没您那么深刻啊!”
我回答:“段位不同。”
哈哈!对于商务印书馆的感情,钦涵还是不能与我有一样的感情。这次不是因为段位不同,而是因为他年纪太小。但我想让他尽早地了解它,哪怕只是看上一眼或者摩挲一下那些写有康德、黑格尔、尼采、福柯、海德格尔、萨义德......一长串闪闪发光的名字的书籍。
学校在这个寒假(二月)给孩子们的阅读任务如下:
《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柳青《创业史》、阿西莫夫《基地》(“基地系列”第一本)、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我另外推荐他读了《苏菲的世界》和《上帝掷骰子吗?》
我要他每学期至少读五十本书,并为他预先定了三、四月份要读的书单如下:
三月:《小王子》、《青鸟》、《爱因斯坦的圣经》、《极简欧洲史》、《绿野仙踪》、《一百条裙子》、《夏洛特的网》、《莎士比亚戏剧集》三册。
四月:《西方哲学史》两册、《别闹了,费曼先生》、《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说?》、《农历天空下》、《汤姆索耶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欧亨利短篇小说集》、《永别了,武器》、《飘》两册。
当然,根据情况可以随时调整。而且,我也会为他推荐以后要读的书。当然,他每读一本书都要对书的内容做细致的梳理,根据不同的书分别采用相应的形式:鱼骨图、脑构图、列表......同时,我也为每一个按照我的要求读书的孩子准备了一个档案袋装他们的内容梳理表。我想在他们毕业的时候赠送他们这个袋子,以记录这一段美好的青春岁月。
说实话,如果可能,我真想把我家书房的书都让他读一遍,就像我家孩子一样。
也许,这就是“驯养”吧。我们相互驯养,我努力驯养他成为一个爱读书、能独立思考的人,他驯养我如何做一个心怀大爱的老师。然后,我和所有的孩子们一起努力,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是的,我很幸福。不知像钦涵一样的孩子们感觉到了吗?